“全面二孩”落地 醫生:高齡備孕最好順其自然

2016年01月08日15:25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全面二孩”落地 醫生:高齡備孕最好順其自然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醫生提醒

  高齡備孕最好順其自然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了。到底生不生二孩,最糾結的就是“60后”、“70后”。理論上這個年齡還可以生娃,但是年紀大了,還有希望嗎?北京世紀壇醫院婦產科主任白文佩說:“希望是有的,最好順其自然。”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說:“鐵樹是可以開花的。”

  今年已經50歲的郭女士在45歲時才結婚。這是她的第一次婚姻,結婚前,就有很多人說,她安心當好“后媽”就行。但是郭女士一直強烈地想要個屬於自己的寶寶。於是,她開始積極備孕。當時,她所有的朋友都認為她是在開玩笑,有些人還嘲笑她,“都這麼大年紀了,你還能懷得上嗎?”不管周邊的朋友怎麼說,郭女士依然特別固執:堅定地要生孩子。在這種強烈信心的支撐下,郭女士在結婚第二年就懷上了寶寶,47歲那年自然分娩,順產了一個健康的寶寶。相對來說,姚女士的情況更為少見,她在去年年初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我已經52歲了,都快絕經了。”這個意外來臨的胎兒在家裡掀起了風波:26歲的女兒不同意姚女士生孩子,“過兩年給我帶孩子就行了。”但是姚女士的愛人一直在鼓勵她:“生吧,這孩子投奔我們而來,哪能不要他啊。”猶猶豫豫中,姚女士錯過了人工流產的最佳時機,順水推舟繼續懷孕。寶寶孕育的過程還算順利,元旦前,她順利地生下了兒子。但是現在她也有點焦慮,“我特別擔心將來送兒子去幼兒園時,會不會被老師當成是孩子的奶奶?”

  “到底高齡能不能生,信心很重要。”白文佩說,很多人說年紀大了就不能生孩子了,但是有些想生育寶寶的“高齡”女性堅定地相信自己能生,這種信心很重要。“患得患失、過於脆弱的高齡女性,從心理上來說,不適合生育二孩。”白文佩說,其實醫生比高齡孕婦更焦慮,常年在產科工作,醫生肯定見過很多高齡分娩的高危情況,醫生的這種焦慮會傳遞給高齡孕婦。實際上,真沒必要那麼緊張。“按照優勝劣汰法則,如果胎兒不健康,孕婦就會出現自然流產,這是大自然在淘汰,活下來的胎兒應該是優秀的。”當然,對於不同年齡的女性來說,懷孕后流產的幾率也不一樣,比如年輕孕婦懷孕后自然流產的概率是20%﹔年過四十再懷孕,自然流產的概率就會達到80%。

  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說,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經常有家庭出現長孫和幺兒年齡相仿的情況,“那時候育齡女性也不避孕,快50歲還當媽媽的人很多。”近年來,人們感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但從理論上來說,隻要女性有月經,能排卵,就有生殖能力。“特別是現在政策變了,高齡女性願意生二孩,隻要條件允許、有精力,當然可以生育寶寶。”對於高齡女性備孕二孩,阮祥燕的建議是“順其自然”。“從懷孕的概率來看,女性在45歲時的懷孕能力比25歲時降低了90%。”特別是過了45歲,女性進入更年期后,排卵更加不規律,懷孕難度更大。但對於個體來說,能否在高齡懷孕,結果差別很大。阮祥燕曾經接診過絕經之后懷孕的女性,這位女士是在絕經后使用小劑量雌激素治療,結果在雌激素維持生理功能的情況下,卵巢中殘存的少數卵子生長發育成熟,排出后受孕了,這可以稱之為“鐵樹開花”。

  高齡到底生不生?專家建議:有能力就可以生,順其自然,但需要提醒的是,高齡生產流產率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症、胎兒畸形等風險也會明顯增高。有信心生育二孩的高齡女性最好在備孕時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包括:婦科常規檢查、B超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等,以便醫生評估備孕女性的整體狀況,給出合理的建議。

  本報記者賈曉宏

(來源: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