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游覽香港,也許不難看見美心酒樓和快餐店,甚至每年中秋節都會在內地吃到美心月餅。香港美心集團是香港最大的餐飲集團,而這飲食王國的起源卻是一個為國人爭氣的自強故事。
上世紀40年代,美心的創辦人伍沾德先生在香港與兄長伍舜德先生在皇后戲院出任經理。當時伍沾德先生經常光顧一家外國人經營的法國餐廳,卻往往被安排在廁所旁邊的位置。餐廳的經理告訴伍先生,因為華人不點酒水,所以有此安排。伍先生感到非常憤怒,認為華人請客消費甚至比外國人高,這是歧視華人的舉動,故此萌生了開設一家華人經營的西餐廳的念頭。1956年,美心餐廳在中環的連卡佛大廈開業,美心的飲食王國從此展開。
從一家西餐廳開始,美心憑著不斷的創新意念,慢慢擴展它的飲食王國。餐廳剛開業,就邀請了紅極一時的派特斯樂隊來餐廳表演,令美心餐廳聲名大噪。1970年,美心獲得大阪世博會香港館的粵菜餐廳經營權,伍先生調研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成功加快客人周轉速度,令他們的餐廳午市可以完成四輪生意。世博會結束,餐廳的原班人馬在尖沙咀星光行4樓開辦了翠園餐廳,開了“樓上食肆”的先河。美心也看准了地鐵通車的商機,投標了地鐵全線的店鋪開設西餅店﹔客人可以在附近的地鐵站買西餅回家,不需要把容易受損的西餅長途跋涉拿回家去。現在美心集團的餐廳已經涉及大江南北,中西混搭各式菜系,業務也擴展到內地,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地都有分店。
美心為人稱道的還有其獨特的管理模式,採用西式管理的同時也兼顧了中國傳統的人情味。伍沾德先生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曾經說過美心是“三益”公司:益職工、益顧客、益股東,而美心能夠發展到現在的飲食王國,是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美心一直堅持管理層和股東到旗下餐廳吃飯不能挂賬,也不會有額外折扣,有時候伍先生甚至會給額外的小費,以肯定員工的服務。管理層以身作則建立起威信,也在商場之中建立誠信。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美心請求供應商九五折出貨,但是答應兩周之內交足貨款,比行內1至2個月早。這份將心比心的誠信態度,令美心得到供應商的信任和支持,把最好的貨品供應給美心。
在香港這個競爭激烈的美食天堂中,美心能佔有一席之地,所依靠的就是“創新”和“有心”的營商智慧。這一份赤誠的民族愛國心,加上西方管理學方法和中國傳統的道德精神,造就了今日的美心餐飲王國。
(來源:人民政協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