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在保障國家糧棉糖膠等農產品供應上,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栗衛平吳閣瑋本報記者買天攝
本報記者買天
歲末年初,記者來到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廣東湛江墾區。這裡除了一望無際的蔗田膠林外,還有近年來人氣攀升的紅江橙。在她的核心種植區——紅江農場,連片種植的橘樹上挂滿了黃燦燦的橙子。經過30年的不斷選育,紅江橙已成為農場產業復興的“名片”,農工增收致富的“寶貝”。
穿行在果園中,記者踏訪紅江橙的“前世今生”﹔在橙子樹下,傾聽紅江人的新年新打算——全面提升紅江橙產業競爭力,讓農場更美、農工更富。
是他發現了紅江橙
——以鐘家存為代表的科技人員經30年選育,為我國柑橙家族貢獻了新品種
紅江橙的發現之旅,還有一段故事要說。
1971年10月的一天,紅江農場的鐘家存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來到果園看橙子。經過19隊的橙園時,發現一株橙樹幾乎沒有挂果。“這株樹結的果特別好吃,還沒熟就被大家摘下吃光了。”農工們這樣解釋。
一句“特別好吃”引起了鐘家存的極大興趣。在之后的漫長歲月裡,鐘家存和其他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地展開研究。“我是天天都往園裡跑,日日都往樹叢裡扎。”鐘家存說。
三十年磨一劍,經過多年培育、提純,紅江橙終於成為橙中極品。
“真正的紅江橙除了風味獨特,外觀也與眾不同,最明顯的特征是有的紅江橙表皮上會有一條細細的紅線。”農場副場長揭育新告訴記者,據說這種帶紅線的橙子可遇不可求,誰遇見它,誰就是有福氣的人。
是他們把紅江橙“養大”
——紅江人通過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讓農工嘗到了增收甜頭
紅江農場擁有可耕地面積2.8萬畝,8000畝紅江橙佔去總耕地面積的1/4強,足見紅江橙在農場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但放眼全國,7000畝微乎其微,沒有產量就沒有銷量。
“因為產量有限,紅江橙往往在廣東省內就消化殆盡。”湛江農墾局生產科技處高級工程師文尚華說,物以稀為貴,特級紅江橙一個20元依然賣斷貨。
然而,身價金貴的紅江橙曾幾何時也經歷過“成長”中的煩惱。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紅江橙遭受黃龍病的長期侵擾,整個產業遭受毀滅性打擊。
“開發新品種不容易,而要讓這個新品種歷久彌新,更是難上加難。”文尚華說,經過科研人員努力,當前紅江橙產業已進入恢復期。2012年,紅江農場建立了熱帶作物標准化生產示范園﹔2014年12月,示范區第一批紅江橙上市,“經歷了陣痛期的紅江橙,如今正走出低谷迎來‘紅’時代”。
農場農工打破陳舊觀念,運用標准化技術種植,一株株橙樹變成了“搖錢樹”。
“我種了5畝紅江橙,按現在行情估算,收入可達20萬元。”農工廖興隆說,現在市場上有假冒紅江橙的現象,希望能加強對原產地正宗紅江橙的保護,把品牌樹起來。
嘗到增收甜頭的農工們,期望在農場的支持下成立合作社,通過抱團發展,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下一步,我們打算建一個紅江橙集散中心,確保橙子的出身正宗﹔為保証橙子品質,將盡快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同時構建線上線下銷售體系,計劃這兩年先在廣州等珠三角地區開設200個門市店,不斷拓展紅江橙的銷售覆蓋面。”湛江廣墾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姚希猛說。
是他讓紅江橙“走”得更遠——90后大學生鄭俊奇從校園到果園,通過電商把紅江橙推銷到了全國
長期以來,紅江橙都是通過傳統批發銷售,由於產量不高,基本上在本地就以普通價格銷售完了,沒有走進全國市場,許多外地人都是百聞不得一見。加之多年來對品牌保護的不足,市面上冒充、以次充好紅江橙的現象屢見不鮮。
這種局面亟待改變,紅江農場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而讓紅江橙走得更遠,自然離不開新農人的新思維、“互聯網+”等新渠道。
2013年,大學剛畢業的90后小伙兒鄭俊奇走進紅江農場,“就是想到中國的基層去打拼去創業”。當年11月,鄭俊奇吃到人生中的第一個紅江橙,美味極了,“可是紅江橙不該隻局限於本地,它可以走得更遠”。
於是,鄭俊奇決定通過網絡的力量,向外界推廣和宣傳紅江橙,決心把紅江橙的好味道傳遞到全國各地。2013年,他相繼開設了廣東紅江農場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當年年底,紅江農場淘寶店正式上線,他以一名品牌推廣師的身份,通過自媒體講述農場故事,推廣紅江橙品牌,並開始了網絡營銷。
談及2016年,鄭俊奇描繪著他的新年新打算:下一步希望在農場的扶持下,逐步建立規模化倉庫,集智能分級機、清洗包裝機、專業化採摘團隊、電商銷售團隊於一體,減少人工篩選的成本、時間和誤差,讓紅江橙走上現代化加工和銷售的路子。
(來源:農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