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廈門1月2日電 (記者 陳悅)下午5點半抵達廈門五通碼頭的“和平之星”是2日倒數第二班金門到廈門的廈金“小三通”客輪。根據此前的預報,這艘最大的“小三通”客輪,當日載運超過400名民眾,近乎滿座。
15年前的今天,在睽違52年后,180余名金門同胞分乘兩艘船隻直航廈門,廈金“小三通”由此拉開序幕。15年后,作為廈金之間每天36個班次之一,“和平之星”這一個班次運載的旅客,就為當年的2倍還多。
廈金直航第一年,採用的是專案申請,第一年客流量不過2萬余人次。但它迅速成為連接廈金兩地民眾的親情紐帶。
張愛華是生活在廈門的金胞,通過“小三通”圓了自己的返鄉夢后,她又奔走兩地,為離散同胞牽線搭橋。
在金門的翁家阿婆托張愛華尋找流散大陸的養子傅宗漢。經過張愛華的協助聯絡,終於聯系上了和阿婆已離散57年的傅宗漢。2005年,翁家阿婆乘“小三通”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兩位老人在和平碼頭相擁而泣,讓張愛華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這樣的親情故事,在廈金“小三通”過程中並不少見。
隨著“小三通”的發展,金門以及台灣民眾赴廈門更加便利,也讓廈門及閩南地區經商、工作和生活的台胞,多了一條便捷的返鄉之路。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密,“小三通”又成為大陸民眾赴金門或由金門轉赴台灣旅游的便捷通道,尤其每逢節假日,“小三通”都會迎來大陸民眾“金門游”熱潮。
從早上到傍晚半小時一班,如今的“廈金直航”像“公交車一樣方便”。在2016年的第一天,據五通客運碼頭統計,乘坐廈金“小三通”往返的旅客接近6000人次,等於15年前一年客流量的四分之一還多。
在廈金“小三通”客運量突破1000萬之際,兩地人士在廈門聚首座談。時任廈門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檀庄龍就曾對時任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笑言,自己是在廈門的家中吃完午飯趕往會場,吳友欽則是在金門的家中吃完午飯前往會場,“小三通”讓兩人就像“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從金門到廈門買房、問診、會友、購物﹔廈門民眾到金門騎行、買菜刀、住民宿、暢飲金門高粱,“廈金生活圈”已逐漸成型。鄭月霞是金門的小學老師。金門沒有高水平劇場,在過去,要看一場心儀的文藝演出,鄭月霞得坐飛機去台北。如今,她隻要乘坐半小時的船,就能來廈門閩南大戲院看演出。在2015年下半年,鄭老師就三度到廈門“看戲”,和她一起來的伙伴也越來越多。
除了“通人”,“小三通”也“通貨”。台灣水果和農產品是其中重要代表。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散裝輪運載冷藏集裝箱進口台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金廈航線直航的台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后首批台中直航台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台灣水果進口量實現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台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小三通”在發展,廈金兩地交流愈加通暢。去年7月,金門自大陸引水項目在金門金湖飯店成功簽約。“通水”的構想歷經20年終於完成。未來廈門向金門供氣、供電也在接觸中。廈金之“通”,兩岸之“通”在給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金門民眾楊再平對中新社記者說,兩岸水通,讓兩岸同胞感情加深,“水通了、(未來)電通了,心也通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