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2015年12月10日,一曲靈動飄逸的《春江花月夜》琵琶曲樂,從中央民族大學文華樓一層報告廳傳出。現場座無虛席,不時掌聲雷動。這是中央民族大學系列講座《探索中國傳統音樂之神韻——以琵琶音樂為例》的現場。
寓教於樂 民樂“品讀”引反響
劉傳琳是管理學院本科三年級學生。她從上大學起,就開始自學琵琶。她告訴記者,隻要學校開展與琵琶樂器相關的活動,如有時間就一定來參加。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二年級的孫傳表示,盡管不太了解琵琶,但是,聽說現場有專業老師演奏,還有講解,便心生興趣。
本次講座,由該校音樂學院張弩老師主講。他結合音樂實例,闡釋了中國傳統音樂豐富細膩的音色、流轉波動的腔韻和隨心而動的律動這三大特征,帶大家在聆聽中感受、在體驗中回味中國傳統音樂之魅力。
美美與共 民族情懷掀熱潮
自2015年6月以來,中央民族大學各院系結合自身的民族特色,將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融入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講座課堂的渠道作用,邀請了趙士林、蒙曼等知名專家學者到現場講授、詮釋經典,深化了學生對經典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中央民族大學尤其注重民族教育的發展,部分講座還以彝族的文化認同、朝鮮族文化、漢藏族民間故事等為主題,凝練地再現了各民族悠久的歷史,促進了各民族相互間的理解和包容。
此外,該校還積極在培育和涵養“民族藝術教育”風尚上下功夫:講座邀請到了校內知名教師為師生講解關於朝鮮族舞蹈文化、藏族“熱巴舞”、古琴藝術等知識。
多措並舉 打出經典組合拳
中央民族大學除積極開展課堂講座之外,還注意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努力使“書香民大”精神扎根於學生心間。
該校採用音樂、舞蹈、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創作編排出了一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藝術感染力強的舞台劇——《多彩民大》,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012級文學與傳播學院學生張凱參加了《多彩民大》舞台劇演出,節目為展現文化特色和底蘊,穿插了不少古詩詞,一場舞台劇演下來,張凱覺得自己收獲不小,培養了自己學習古代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廣大師生涵養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豐富生活,這正好是我們開展‘品讀民族經典、構建書香民大——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朱雄全介紹說。(記者 陳鵬 通訊員 張慧)
(來源:光明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