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博物館收藏的鎏金摩羯紋多曲銀碗,出土於唐陳元通夫人汪氏墓。銀碗內壁錘揲出兩相嬉戲的摩羯圖案,兩摩羯首尾相接,呈逆時針單線流動。其外還有連珠紋、條帶狀卷草紋以及條帶狀纏枝紋等紋樣。器物紋飾、制作技藝及文物來源都顯示著彼時國內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與昌盛,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証。
銀碗上的摩羯形象與摩羯星座羊頭魚身的造型差異很大。羊頭魚身的摩羯是古希臘文化和古巴比倫文化中黃道十二宮中的形象。中國的摩羯紋主要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而傳入。摩羯在印度文化中與印度神話和佛經中的鱷魚、鯨魚、大象等動物形象結合,演變成一種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神獸。這種摩羯形象傳入中國不斷被中國化——早期保持與印度摩羯原生形象一致,隋唐時它與中國的龍、魚文化相互融合,演變成為長著雙翼的魚龍形象。遼宋時期,魚龍合體的摩羯已經完全替代了印度摩羯。至明清時期,其形象已與印度摩羯形象相去甚遠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