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
中國生態簡訊
貴州佛頂山發現罕見成片分布“搖錢樹”
“美麗中國·生態科考”活動科考團隊日前在貴州石阡縣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上百株罕見成片分布的青錢柳,其中最大一株直徑達65厘米,目測樹高約29米,較為少見。因果實如串串銅錢,青錢柳又別名“搖錢樹”。青錢柳是僅存於中國的珍稀樹種,在南方多省均有發現,但多呈零星分布。
罕見冬汛致洞庭湖水位高漲 數萬候鳥面臨“缺食”威脅
受近10年來罕見冬汛影響,洞庭湖水位上漲,高出往年4米左右,白茫茫一片大水淹沒了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大量洲灘,目前水位仍在緩慢上漲。洲灘淹沒導致食物減少,將威脅在此越冬的數萬隻候鳥。對此,保護區將採用人工投食的方式,向候鳥投放麥子、稻谷等食物。
湖北天鵝洲保護區江豚增至50余頭 年均繁殖四五頭
位於長江中游的天鵝洲國家級保護區近日對江豚進行了全面普查,結果發現自2010年來的5年裡,保護區內江豚數量從22頭增至50余頭,繁殖速度從原來的每年2至3頭增長到現在的4至5頭。普查還發現了9頭新出生的小江豚和7頭懷孕的江豚。江豚目前是長江裡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整個長江流域僅存1040頭,比大熊貓還少。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監測到113隻白頭鶴遷徙種群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監測到113隻白頭鶴遷徙至濕地恢復區內覓食,這是保護區有史以來監測到的最大白頭鶴種群。2002年保護區曾監測到一群36隻。濕地保護的加強,讓黃河口成為珍稀候鳥的樂園。白頭鶴全球數量約為11600隻,西方人稱其“修女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易危保護物種。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