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轉”生機無限——黑龍江融入“一帶一路”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2015年11月19日10:4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向后轉”生機無限——黑龍江融入“一帶一路”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新華網哈爾濱11月19日電(記者 鄒大鵬 李建平) 初冬的中俄界江黑龍江寒氣襲人,佇立在江面的同江鐵路大橋宛若一條鋼龍,凝望著主航道另一側的下列寧斯闊耶口岸,幾十名身著棉衣的中方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檢查已經架設好的鋼梁、完善配套工程。

  “這麼近的距離,感覺撐個杆都能跳過去,就等俄方開工了!”同江豐林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照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施工現場眺望一下對岸的“動靜”。這一中俄首座跨江鐵路橋,對她來說就是真金白銀,“這個大通道投用后,公司的物流成本至少節約五分之一。”

  在中俄邊境口岸小城同江,在中俄邊貿大省黑龍江,在困境和機遇並存的中國東北,越來越多的像王照紅一樣的商人,正在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中尋找更多機遇,中國的全新對外開放格局也在此構建萌發。

  “新絲路”描繪東北亞新藍圖

  被譽為中俄經貿合作“晴雨表”的中俄博覽會此前在哈爾濱落下帷幕,上百個國家、地區的萬余客商來此尋覓新機遇。在中俄博覽會B展廳的中間位置,一個長5.1米、寬1.1米的“龍江絲路帶”卷軸電子展示板成為焦點,這張東起日本新潟、韓國濟州,西至德國漢堡的地圖,在每個關鍵地點用當地物產或地標予以標識。

  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彭介林說:“這張地圖描繪了正在建設中的‘龍江絲路帶’的藍圖,直觀展現了黑龍江省積極打造橫跨亞歐大陸、聯結太平洋與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跨境運輸體系的宏偉願景。”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黑龍江省迅速響應並提出構建“龍江絲路帶”設想。目前,黑龍江省在對外推介“一帶一路”戰略、謀劃對俄跨境物流通道、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跨境產業園區等方面多點深耕,同時也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開放提供了新機遇。

  “中國擁有雄厚的工程技術,而俄羅斯在這方面同樣擁有雄厚實力,通過‘一帶一路’,身在歐洲地區的卡盧加州同樣可以連接中國。對於和中國的對接合作,卡盧加州已經做好准備。”俄羅斯卡盧加州副州長巴杰姆金說。

  中俄在軍工、航空、高新技術、電子、電力能源、物流運輸、化工、林業、農業等多個領域的合作,由企業、項目通過“龍江絲路帶”串聯,也釋放出區域間聯手推動東北亞經濟發展的信號。

  “神經末梢”加速“向后轉”變開放“前鋒”

  作為資深的啤酒愛好者,哈爾濱市民李波驚喜地發現,今年夏天以來,進口啤酒店如雨后春筍般林立而起,許多不熟悉的德國品牌啤酒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都受益於“一帶一路”的大通道建設。

  今年6月,首班哈歐國際貨運班列滿載著貨物從哈爾濱香坊火車站緩緩駛出,開往9820公裡外的德國漢堡。“這標志著一條連接中、日、韓至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的亞歐新貿易物流通道正式貫通,包括啤酒等外貿產品的互通有無就是最好的見証!”哈爾濱鐵路局工作人員寇衢說。

  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匯集地,我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曾有著“中國最早啤酒制造商”等許多全國第一。然而,受地緣、物流半徑、開放思維等限制,偏於祖國北疆的黑龍江,一段時間以來被外界視作“神經末梢”。

  “斷頭路看似末梢,但‘向后轉’與俄遠東鐵路等接上頭,就是極佳的國際物流大通道,黑龍江以及東北省區也將由此轉身成為對俄及東北亞開放的樞紐站!”中鐵大橋局集團同江中俄鐵路大橋項目經理部黨工委書記林永漢對此很有信心。

  為了激活“末梢神經”,黑龍江省開始著力打通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動脈”,已經投用的哈齊客專與哈大高鐵聯通奔向全國,東北三省人流、物流“連一線”快速網絡已成型。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黑龍江省迅速落實、著力構建“中俄蒙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建設連接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聚集,為我國擴大與俄歐、東北亞合作提供重要平台。目前,“龍江絲路帶”優勢已逐步顯現,歐亞國際貿易大通道的打通,帶動了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和打造跨境產業鏈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共享互惠”打造“走出去”新增長極

  經過4天的車程,一輛輛滿載俄羅斯木材的貨車緩緩駛進位於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耐力木業廠區。在這裡,這些俄羅斯木料將被加工成透氣門、百葉窗等木質產品銷往各地。

  面對國內木材禁伐、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等問題,海林市耐力、林江等3戶木業企業在俄羅斯猶太州建立了2個原料基地。不僅如此,耐力木業還在俄建立起佔地面積9平方公裡的龍躍經貿合作園,現已完成投資6.3億元,建有5.3公裡鐵路運輸線,入區企業11戶,年產值17億元、稅金1.5億元。

  耐力木業利用俄羅斯原料優勢在境外設立產業園區,既增加俄方就業和稅收,也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這種“互惠共享,協調發展”的理念,在中俄專家及政商人士間早已形成共識。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分析,互惠共贏的戰略對接,可以釋放“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潛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沿線全新增長極。

  “以中俄為例,通過戰略對接我們將有可能以更全新、更廣闊的視野構建歐亞大陸統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提供保障,並能進一步將合作共贏理念推廣到非洲甚至美洲地區。”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歷史考古與民族研究所所長拉林對全新的開放合作格局充滿信心。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