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洞裡擠4人 開門辦公41年
陝北有個窯洞縣委(干部狀態新觀察)【9】
佳縣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正在老窯洞裡辦公 |
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官員因辦公室面積超標被通報的新聞時有發生。而在陝西佳縣,縣委各部門卻堅守在3排57孔窯洞中辦公,至今已有41年。
1974年縣委就蓋起這幾排土石結構的窯洞,至今未裝空調
不久前,記者赴陝北佳縣調研紅棗產業。去縣委採訪負責領導時,一看到門臉兒,吃了一驚,立刻想到兩個字:“寒磣”。
狀似窯洞圓拱造型的簡易門臉兒,乍一看,和印象中的“縣委大門”怎麼也不搭界。
走進院子轉一圈才發現,何止是門臉兒,這是個不折不扣的“窯洞縣委”。佳縣縣委的各個部門都在這土石結構的窯洞裡辦公,總共3排。
第一排,是團縣委、統戰、工會、婦聯等部門。第二排,包括縣紀委、宣傳部、組織部,還有科協、文聯、工商聯等。走進宣傳部辦公室,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窯洞內,擺放著四排桌椅,“我們宣傳部的4名干事就擠在一個屋裡辦公。”佳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暴海強說。第三排,是佳縣縣委常委的辦公區,也是一排窯洞。從外觀看,窯洞門前都挂著一扇布帘,圓拱下的高窗使用的是黃色漆涂過的木制窗框,與一般的陝北窯洞民居並無二致。
站在院子裡環顧四周,在遠處幾棟高層居民樓的反襯下,這排窯洞顯得更低矮了。
走進佳縣縣委副書記楊政的窯洞辦公室,其辦公面積與別的窯洞一樣,均不到15平方米,屋內陳設簡單。“我是靖邊縣人,旁邊一眼窯洞是我的臥房,縣委常委都是宿辦一體的兩孔窯洞,與普通干部沒有什麼不同。”
記者數了一下,佳縣縣委院子裡的3排窯洞共計57孔,窯洞裡均未安裝空調。“冬天有暖氣,夏天陝北也不熱,冬暖夏涼還挺舒服。”楊政笑著說。
“1974年,縣委就蓋起了這幾排土石結構的窯洞,非常結實,從此一直在這裡辦公,再沒蓋過新的辦公樓,到現在已經超過40年了。”佳縣縣委辦主任魏向國說。多年來,由於辦公面積愈發緊張,在一、二排老窯洞上,當地又各加蓋了一層簡易的彩鋼房。“縣委院子裡20多個部門,200多名干部,地方還是不夠。”像縣紀委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如今還在外面借著縣地稅局的地方辦公。
40年來,難道佳縣就沒有錢去蓋一座“像樣兒”的縣委辦公樓嗎?
縣裡將有限財力投向民生,最高建筑是22層的中學綜合樓
作為山區貧困縣,佳縣產業結構至今仍以農業為主,2014年地方財政收入不到1億元,但也還不至於窘迫到連辦公樓都蓋不起的地步。
在佳縣縣委工作多年的縣政法委干部張生福說,“之前幾任縣委書記都曾有過給縣委新蓋一棟辦公樓的想法,當時中央還沒有發布停止新建樓堂館所的通知,但縣委班子斟酌再三,最后還是擱置了蓋新樓的動議,決定把有限的財力花在‘刀刃’上、投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佳縣縣城依山而建,縣城中聳立著一座22層高的“樓王”——那是佳縣中學去年新建成的宿辦綜合樓。
“以前中學的教師們就在這破舊的老窯洞裡辦公。”佳縣中學校長魏全山指著校史展牌上的老照片介紹道。佳縣中學是當地唯一一所高級中學,為改善學校教學條件,佳縣縣委縣政府從並不鼓囊的“錢包”裡擠出了900萬元。
近年來,修通城市道路、修建20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農村敬老院、為全縣20個中小學蓋起學生食堂和太陽能浴池……有限的財力向民生傾斜,這是當地做出的選擇。
簡朴的辦公條件,無形中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來縣委辦事,一進窯洞,就像串門走親戚似的,讓咱農民感覺很親切。”在佳縣縣委,記者偶遇佳縣通鎮高家垣村的村民曹治峰,“進縣委大門沒人擋咱,也不看啥証件,摸著門就找著辦事的人了。”
說來也巧,佳縣縣委門口的這條大路,就叫“人民路”。多年來,人民路上的佳縣縣委一直“開門辦公”,群眾來訪暢通無阻。
人民路上的“窯洞縣委”,不是高高在上的“縣衙門”,而是向老百姓敞開的窗口。它打破了干部與群眾間的“圍牆”和“心牆”,更為全縣機關干部作風樹立了標杆。
“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這是1947年中央機關轉戰陝北期間,毛澤東同志為佳縣縣委題的字。多年來,佳縣縣委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囑托。
如今,這塊雕刻著題字的石碑,醒目地立在“窯洞縣委”大院中央。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17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