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室裡多了手機收納袋 大學生上課上交手機引發思考
據《勞動報》報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老師在講台上辛苦講課,學生卻低頭玩著手機,一句調侃道出課堂上的格局。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大學課堂上“低頭族”群體日益龐大,而為了讓“低頭族”抬起頭,各大高校可謂奇招迭出。最近,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就為課堂配上了“手機收納袋”。每次上課前,學生將手機放進收納袋,課后再領回手機。大學生上課上交手機,此舉一出,引起不少關注和熱議。
教室裡多了手機收納袋
國慶假期過后,在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奉賢校區學生的課堂上,多了一個“手機收納袋”。每個收納袋上有36個小口袋,分別貼著學生的姓名和學號。上課前,學生把手機調至關機或靜音模式,放進自己專屬的小口袋裡,課后再領回手機。
據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鄭東介紹,試點課堂手機收納目的在於提高聽課效果。這幾年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普遍覺得“低頭族”越來越多,一眼望去,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同時低頭在刷手機,更有甚者一節課都沒抬過頭。除了理論課,不少學生連在需要高度參與的實驗課上也是手機不離手。從今年9月起,學院教師對推行這一做法進行了前期調研,國慶假期過后,正式在奉賢校區所有14個班級的專業課上實行。
學院方面希望,在課堂收納手機的同時,也收攏同學們被手機分散了的心。
不少學生一開始頗反感
對於這樣的做法,不少學生一開始頗有反感。如今,課堂手機收納試行一個月,大多數學生逐漸接受。
“剛開始不太理解,覺得限制了個人自由,試了幾次后,感覺效果挺好的,沒有各種信息的干擾,學習效率高多了,”有學生表示。當然也有人提出,那些平時上課一直玩手機的學生,即使交了手機或許也不會認真上課。
顯然老師們十分歡迎這一做法,“現在專心聽講的人多了,效果就好,上起課來也更有勁兒了。”
對於擔心家裡有急事需要聯系的情況,鄭東表示,家長在上課時間可以通過輔導員與學生取得聯系。
據介紹,目前學校學生工作部也對學院的這一做法比較認同,至於是否會在全校層面鋪開推廣,尚需學院再試點一段時間,進一步觀察效果。本學期末,學院會針對這一做法進行調研,聽取各方意見再做調整。
學會自我管理才能受用終身
事實上,手機佔領課堂已成為各大高校共同面臨的困惑。
一項統計顯示,大學課堂上學生手機攜帶率近100%,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學生佔90%,60%的學生幾分鐘就要看一眼手機。為了讓“低頭族”抬起頭,高校可謂奇招迭出。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團委高價購置了一部手機信號屏蔽器﹔江蘇大學上課時間斷網﹔南京理工大學要求上課關機﹔武昌理工學院規定,學生在課堂中使用手機,發現一次扣除1分平時成績,直至扣完為止。
這一現象甚至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哈佛大學曾有教師沒收學生手機,卻被告以侵犯人權,隻得無奈歸還。美國馬裡蘭州一所學校更是嚴厲,首次被發現課上用手機要罰款,第三次就要約見家長,最嚴重可能被開除。
對此,有學生提出,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如果因為玩手機、刷網頁而不能取得好成績,那是自己應該負責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劃,比外部要求更管用。不少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一旦失去被管理、被規劃的環境,就不知怎樣安排學習、生活,這在大一學生中尤為明顯。對於這些學生,不能讓他們重回被管理、被約束的環境,而應該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無手機課堂”的做法只是初級治理,更應關注對大學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才會受用終身。
鄭東表示,學院方面也會考慮將這一做法納入學生自我管理機制,今后“無手機課堂”的創建不需靠強令,而是像目前學生寢室管理等日常事務一樣,由學生自己制定規則做法,進行自我管理約束。
(來源:東方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