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帶一路” 推動“三通”建設
甘肅加速向西開放

本報蘭州10月31日電 (記者林治波、吳秋余、曹樹林)“習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甘肅要展示新作為,創造新輝煌,全力探索內陸邊遠地區開放開發的新路子。”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認識到位,迅速響應,按照國家賦予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的定位,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做好借助外力促進轉型升級的文章。
2014年5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及時制定出台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拉開了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幕。這也是全國最早制定出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案的省份。
按照國家部署,“一帶一路”建設要點在於“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對甘肅而言,重點在於“三通”,即“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
兩年來,甘肅加快向西開放平台建設,力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4年,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和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相繼獲批,成為甘肅向西開放的新平台。甘肅省密集開行武威至阿拉木圖的“天馬號”、蘭州至漢堡的“蘭州號”等國際貨運班列,外貿出口迅猛增長。蘭州、敦煌機場相繼獲批為國際航空口岸,在此基礎上甘肅省密集開通國際航線。
建設“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是核心。今年的第二十一屆蘭洽會上,甘肅省對外合作項目明顯增多,簽訂外貿出口、境外工程承包及投資合同17個,項目合同金額22.35億美元,是上屆的2倍多。
在“請進來”的同時,甘肅正在加快“走出去”。去年以來,甘肅省先后成立了駐白俄羅斯、伊朗、吉爾吉斯斯坦等5個商務代表處。目前,甘肅已在中西亞、中東歐等國家設立了114家境外投資企業,累計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達32.26億美元。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目前甘肅已與“一帶一路”國家建立17對國際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系。
甘肅省還依托自身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醫藥、教育等方面開展合作,深受歡迎。而由於加大了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宣傳推廣力度,今年1至7月,甘肅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5萬人次,同比增長11.96%,高於全國平均增幅7個百分點。頻繁的人文交流,帶來了情感認同,轉而又促進了雙方政治、經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相關報道:
甘肅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探索內陸地區開放開發新路子
春風又度玉門關
本報記者 林治波 吳秋余 曹樹林
甘肅落寞已久。
自從海洋經濟勃興之后,甘肅逐漸被人遺忘。“不沿海、不沿江”“深處內陸”“遠離全國經濟中心”……多少年來,這已成了人們對甘肅的刻板印象。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曾是中國最繁榮富庶的地區之一,更是中華民族對外交往的最早門戶之一。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甘肅立即意識到,機會來了。省委書記王三運分析,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向西開放步伐,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改革開放戰略的重大調整和創新。“甘肅由封閉的后方變為開放的前沿,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甘肅要展示新作為,創造新輝煌!”次年5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及時制定出台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拉開了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幕。甘肅也是全國最早制定出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案的省份。
不甘落寞的甘肅,正在全力探索一條內陸邊遠地區開放開發的新路子。以落實“五通”為重點,甘肅力求基礎設施“通”起來、開放平台“強”起來、經貿合作“活”起來、人文交流“亮”起來。
“通”起來——
加快建設向西開放平台,力推互聯互通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承東啟西、連接亞歐的重要戰略通道。翻開地圖,古絲綢之路陸上通道有北線、中線和南線三條,但無一例外都在甘肅境內匯合,穿過“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再延伸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大漠孤煙、駝鈴回蕩。曾是古絲綢之路黃金通道的甘肅,如今正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加快向西開放平台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搭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以前貨物出口,要趕到300公裡外的蘭州辦理海關、稅務、檢驗、檢疫手續,需要三四天時間。”甘肅亞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毛雲龍介紹,如今在武威保稅區,出口實行“一站式”服務,監管部門在家門口辦公,報關報檢辦稅可以一次性完成,節省了大量通關成本。
2014年1月,武威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實現了甘肅省海關特殊監管區“零”的突破。2014年7月,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獲批,成為甘肅省第二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這兩個“姐妹”保稅區,猶如兩顆明珠,鑲嵌在新亞歐大陸橋的咽喉上。
作為國家批准的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和向西開放的重要平台,蘭州新區目前已引進39家全球、中國、民營500強知名企業,有龍頭產業項目200多個。甘肅省、蘭州市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絲綢之路基金在蘭州新區設立辦事處,爭取中亞西亞國家在蘭州設立領事機構,使其成為加強與沿線國家合作發展的新渠道。蘭州市市長袁佔亭說:“我們正在按照中央和省裡的要求,把蘭州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陸路進出口貨物集散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無可替代的核心節點城市,使古絲綢之路上的‘旱碼頭’,嬗變成為向西開放的‘金碼頭’。”
兩年來,甘肅省密集開通國際貨運班列。“鐵路運輸是最有效的陸上交通方式,其運能大、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節能環保,而且可以方便地實現多式聯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理應發揮更大作用。”蘭州鐵路局局長王峰說。
9月18日,一列由45節車廂組成的重載貨運列車,由甘肅武威保稅物流中心開出,駛向中亞腹地的阿拉木圖,這是“天馬號”國際貨運班列的第二十九次運行。從2014年12月開通以來,短短9個月間,“天馬號”出口貨物總值已突破1億美元。而此前,武威市一年的出口總值不過4000萬美元。
9月21日,往返於中國蘭州和德國漢堡之間的國際貨運班列“蘭州號”,滿載著41個40尺的集裝箱,從德國漢堡發車返回蘭州。陣陣汽笛聲,共同見証著相距萬裡之遙的亞洲和歐洲兩個城市之間的物流互通合作。
以往,甘肅人要走出國門去看看,必須到北京、成都等其他城市轉機。2013年12月,蘭州中川機場國際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結束了全國唯一一個省會城市沒有口岸的歷史。今年3月,享譽中外的歷史名城敦煌也擁有了自己的國際航空口岸。據了解,目前嘉峪關機場航空口岸對外開放正在申請列入國家“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馬鬃山口岸恢復通關也納入到中蒙邊界口岸會晤內容中。
在鞏固原有國際航線的基礎上,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2014年蘭州至迪拜、第比利斯和新加坡的航線開通﹔2015年又新開了蘭州至聖彼得堡、法蘭克福和日本大阪的航線。截至目前,甘肅省已開通14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此外,甘肅在旅游旺季積極開通各種旅游包機。2014年全省出入境人員10.5萬人次,同比增長11%﹔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員7.8萬人次,同比增長75%。
目前,甘肅正在集中力量開展“6873”交通突破行動,力爭用6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投資8000億元以上,建成公路、鐵路7萬公裡以上,實現全省對內對外公路暢通、鐵路連通、航路廣通三大突破,提升“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的通達能力。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