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2015年10月23日11:0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華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新華網廣州10月23日電(記者田建川 胡林果)從200多公裡外蔚藍的伶仃洋游弋到廣州內河水域,中華白海豚“大白”才發現自己迷路了。在這個喧鬧且陌生的城市裡,它孤獨地在船來船往的江中徘徊,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的伙伴,今天已是第7天。

  自從17日在廣州市內的珠江大橋附近水域被首次目擊后,這名不速之客便一夜走紅,成為市民街頭巷議的焦點。對它充滿喜愛和好奇的市民為它取了“大白”這個名字,一如迪士尼動畫《超能陸戰隊》中的健康機器人帶給人類的溫暖。

  “在距離白海豚棲息地數十公裡外的廣州內河水域發現這一物種,是1991年來的第一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研究科科長陳希說。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國現存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棲息地,目前探測到約有1800余頭,而那裡才是“大白”的家。

  目前尚不清楚“大白”為何會在廣州迷路。專家推測,可能是“大白”在覓食時追逐在珠江口產卵洄游的魚群,“孤軍深入”珠江。也可能是它年紀大了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身體不適,導致其體內的回聲定位系統受到干擾,辨別不清方向導致迷路。“中華白海豚的平均壽命為30—40年,25歲上下的‘大白’現在已步入中老年。”陳希說。

  更糟糕的是,淡水已危及“大白”的身體健康。廣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姚芳說,由於淡水和海水的咸度不一樣,滲透壓不同,中華白海豚如果長期滯留在淡水中會造成生理危害。“據觀察,‘大白’的皮膚已經有潰爛的跡象,僅從肉眼就能看到很多黃色斑點。”姚芳說。

  盡管“大白”在水面翻騰時被多次目擊,但在寬長的珠江內准確定位到它的位置卻並不容易,這也為相關部門准備實施的救護措施制造了難題。

  連日,廣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已多次在水陸兩線對其展開跟蹤監測,並派出6艘快艇希望將其引導至出海口,但目前尚未成功。

  在珠江邊垂釣的一位老者說,他從來沒有見過中華白海豚,第一眼看到“大白”時,“它的脊背在陽光下閃射著粉白色的光,它太美了。“盡管還想有機會多看到幾眼‘大白’,但我更期盼它快些回家。”

  “大白”迷路除它自身及環境因素外,過度捕撈、高速客輪、海洋工程等劇烈的人類活動也是一大原因,每年白海豚在海岸上擱淺、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平均每年都會在廣東陽江、江門等地的海岸線發現十幾頭擱淺的白海豚,有的已經死亡,有的受重傷。一些受傷的白海豚送到保護基地時,已經沒有呼吸了。”陳希說,這是對白海豚的生存考驗,也是人們思考與自然關系的警示。

  事實上,面對嚴峻的生存形勢,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問題正被進一步重視。2003年6月,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2007年11月,該保護區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10年10月10日,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淇澳管理基地開始運行。

  “除了平均每年對10余頭受傷的白海豚實施救護外,管理基地還採取了多種措施從源頭上減少人為因素對白海豚生活環境的影響。”陳希說。

  在姚芳看來,保護中華白海豚需從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保護珠江口水域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增殖漁業資源。

  “我們期待‘大白’早些回家,漁政部門將為它開巡邏船在前面開道護航,希望下次能在伶仃洋再次見到‘大白’。”姚芳說。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