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錚:把餐廚垃圾做成大事業

2015年10月21日07: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武錚:把餐廚垃圾做成大事業

  學計算機的武錚沒有按照既定的發展軌跡成為一個IT男,而是成了一個敢闖敢干的創業者。

  在國外讀大學的時候,國外創業的濃厚氛圍就讓武錚有些躍躍欲試,這個自認不是個能坐得住的年輕人萌生了最初的創業想法。一次去韓國旅游的經歷,促使武錚正式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我接觸到了餐廚垃圾的生物化處理項目,就是利用微生物和生物昆虫獨特的生物特征,來分解餐廚垃圾,並轉化為生物蛋白。”武錚說,“我想把這個項目帶到中國。”

  武錚考察國內市場發現,每個城市每天都產生巨量餐廚垃圾,“僅西安一座城市,一天產生的餐廚垃圾就有約800噸”。這讓項目看起來前景無限。

  2012年,武錚開始著手創業。那時,餐廚垃圾處理在國內幾乎是個空白,武錚隻能“自力更生”。那時,他隻能靠著在國外一些網站查到的資料,找一些外國專家交流,來為這個項目提供基本的技術支撐。

  “那時我們的團隊隻有一個研究虫子的研究生。”他說,經過四處考察,他們最終選定了“鳳凰虫”作為適合的虫子,“鳳凰虫是我們給它起的名字,它的學名叫亮斑扁角水虻,俗稱黑水虻”。武錚的商業模式中,黑水虻可以分解掉剩菜剩飯、豬糞、雞糞,產生的虫糞又是天然有機肥,而虫子最后又成為雞的飼料。

  但項目遭到市場的“漠視”。如果不用另一個詞“泔水”來代替,很多人幾乎不知道餐廚垃圾到底指的是什麼,“我們去跟政府部門談,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跟他們解釋餐廚垃圾的生物化處理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好處”。

  在去找投資的時候,他也面臨同樣的困難。新生事物的不確定性讓很多企業不敢把錢投給武錚,“我不能保証會不會賺錢”。於是,他有的時候隻能靠跟朋友借錢來維持項目的運營。

  后來,越來越多的地溝油事件讓武錚這個項目有了用武之地。陝西省渭南市開始了和武錚的合作。項目運營中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垃圾分類,因為國內餐廚垃圾並沒有分類,垃圾裡面除了剩飯剩菜,還有塑料袋、筷子等。武錚試過人工分離,在一條傳送帶兩旁,站著的工人不斷地用耙子扒拉掉裡面的塑料袋和筷子,“但這樣效率太低了,而且裡面偶爾存在的金屬物件還會磨損機器”。最終,武錚又開發出了分離機器。

  如今,武錚帶著企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目前,除了已經在渭南市和蘭州市建立了餐廚垃圾處理廠外,有19個城市想要成為武錚的合作伙伴。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