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蒿和黃花蒿的文獻故事

2015年10月14日10:2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關於青蒿和黃花蒿的文獻故事

  青蒿素,並非廣為人知。但伴隨著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其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有些戲劇性的是,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是植物學上的黃花蒿,而非人們常言的青蒿。屠呦呦教授能夠成功提取青蒿素,還得益於古代醫學文獻的啟迪。為更好地了解古文獻對青蒿醫用價值的記述,本報記者專訪了中藥品種及藥學史研究大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郝近大教授,並請他為我們講述青蒿素抗瘧的文獻故事。

  “成書於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神農本草經》,被公認為后世一切本草書的源頭和基礎,其中已經記載了‘青蒿’之名。不過,明確記載了青蒿抗瘧功能的醫書,最早還是見於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郝近大教授開門見山地向記者表示。

  有些戲劇性的是,提取抗瘧青蒿素的原植物是植物學上的黃花蒿,而非人們常言的青蒿。常被醫書記載的青蒿,其實並不含有青蒿素。隻不過古代醫書的編著者,限於當時的考証條件,很多時候無法給出可靠的分類和命名,最終造成了植物名稱和藥物名稱並不統一的現象。

  隻有黃花蒿含有抗瘧青蒿素

  “《肘后備急方》是醫學方書,其中列舉了各類成方,但對於成方的功效並沒有具體記載。相比而言,詳細而明確地記載了青蒿藥用價值的醫學文獻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其首次將青蒿和黃花蒿分開來記述。但遺憾的是,也是這本醫學名著,將黃花蒿的醫用功效錯誤地歸功於‘青蒿’,這也成為醫學界的一個‘大麻煩’,但李時珍明確了青蒿與黃花蒿正式獨立成兩‘種’植物、兩味藥,這比起前人來說是極大的進步。”郝近大這樣肯定了李

  時珍的功績。

  原來,《本草綱目》在青蒿名錄下列舉了“草蒿、香蒿、方潰、菣、d蒿”等別名,認為這就是歷代本草書中的青蒿,其性味和功能自然也與歷代本草書記載相同,“苦寒無毒……治虛勞寒熱、骨蒸、煩熱、虛勞盜汗、瘧疾寒熱、赤白痢下、衄血……”

  不過,在青蒿之后,李時珍又新立了“黃花蒿”

  的名目,只是介紹很簡略,僅

  有“(又名)臭蒿……此蒿與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綠帶淡黃,氣辛臭不可食”等寥寥數句,又說香蒿(青蒿)和臭蒿(黃花蒿)“通可名草蒿”。

  “其實,黃花蒿和青蒿僅從植物外形來說,其相似度較高,因而特別容易讓人混淆。但是,在不同地域和季節生長,其形態和藥效差別很大。就青蒿

  和黃花蒿的生長

  而言,也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北方地

  區,味道芳香、可做菜食的青蒿比較常見,而具有抗瘧功效的臭味黃花蒿,則主要生長於南方,尤以重慶豐產。”郝近大解釋。

  也就是說,黃花蒿才是青蒿素能夠成功提取的第一個關鍵。被人們誤以為可以抗瘧的“青蒿”,實際上只是一種可做菜食的植物。

  “其實,在青蒿素被成功提取之后,醫學家們也曾經希望將其定名為黃花蒿素,但限於《本草綱目》的巨大影響,最終未能實現。這也就造成了‘青蒿’這一植物學名稱和藥用名稱並不統一的結果。”郝近大說。

  低溫提取的秘密

  不過,要成功提取青蒿素,並不只是確定其提取原植物為黃花蒿這麼簡單,因為草藥天生具有藥效不穩定且成分復雜的特點,其提取過程的艱辛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屠呦呦並非首位發現黃花蒿能治療瘧疾的人,她的最重要貢獻在於最早成功地從復雜的化學成分中,提取了青蒿素這一穩定的化學成分。根據這個確定的化學成分,其他人分析出它的分子式,實現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及工廠化生產,進而為抗擊瘧疾的大規模暴發立下汗馬功勞。”郝近大表示。

  屠呦呦的成功,還得益於《肘后備急方》所給予的靈感。據郝近大教授介紹,在《肘后備急方》卷三治寒熱諸瘧方中,收有一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之,盡服之。意思是說,取一把青蒿,用水浸泡,然后搗碎絞取汁,盡量一次服用完畢。

  “也就是說,此方中,青蒿的煎藥方式不是最常見的煮,而是為‘浸(泡)’,然后搗碎絞汁服用,說明該方是冷提取。正是因為領悟到該方為冷提方式,屠呦呦才改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式(乙醚的沸點較低),並最終成功地將青蒿的化學成分———青蒿素穩定提取出來。”

  在郝近大看來,“青蒿素的提取過程,也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說明,中國古典醫書看似只是簡單的敘述,卻飽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的含義需要研習者慢慢領悟。”

(來源:人民政協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