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動物園暢觀樓10日開放 曾為慈禧行宮

2015年10月09日07:11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北京動物園暢觀樓10日開放 曾為慈禧行宮

明代沈度的《瑞應麒麟圖》。明代人不認識長頸鹿,以為牽著的是麒麟。

樂善園的獸紋石醢。

110歲的農事試驗場的“四爪龍旗”場旗。

  拴大象的鐵鏈重達200多斤,需要兩個大漢來抬﹔不識長頸鹿,明朝官員指鹿為麒麟﹔1945年日本戰敗時,北京動物園隻有13隻動物﹔1957年的動物園門票很時髦,竟然是游戲幣的樣式……北京動物園暢觀樓10日起對市民免費開放——這個曾經的慈禧行宮已開辟為展廳,將常年舉辦“北京動物園園史展”。

  這是北京動物園首次亮家底兒,420余件文物、資料在暢觀樓亮相。展品包括110歲的農事試驗場的“四爪龍旗”場旗,樂善園的獸紋石醢,籌建農事試驗場的大清聖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到動物園參觀時制定的警衛方案等。

  首件展品是一座石碑,碑文上的“樂善園”三個字清晰可見。題字者李根源不但是當年的農林總長,還是朱德的老師。據工作人員介紹,考証發現,當時的園子很大,包括現在西直門立交橋向西直到首都體育館的一大部分。

  最有意思的展覽是明代沈度的《瑞應麒麟圖》。從圖片可以看到,一個明朝人牽著一頭高高的長頸鹿。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明代,中國的“動物園”已經從非洲購進了長頸鹿,比歐洲要早近300年。只是當時人們不認識長頸鹿,認為這種動物就是傳說中的麒麟。

  展覽還展出一座高約1米的獸紋石醢。這座石醢底座為明代石雕,石醢為清代,也有專家斷言其與北海的獨山大玉醢為同一時期的作品。石醢上雕刻著龍、羊、花草、雲紋等,從規制看為皇家物品。說起石醢的發現,也是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北京動物園在清理修繕水禽湖時,從湖底意外挖掘出來,並保存至今。

  根據展覽可知,最初的動物園並沒有展示籠子。大象、黑熊白天被牽出來,用鐵鏈拴在固定的位置上,供游人欣賞,晚上再牽回象房或熊舍。隨著社會的發展,動物福利越來越受重視,今后北京動物園的動物展示方式將向“沉浸式”發展,即動物在園子裡自由自在地生活,人則要藏起來“偷看”,不被動物發現。

  暢觀樓為保存

  最完整歐式建筑

  暢觀樓位於動物園的西北角附近,1908年由法國建筑師設計建設,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歐式建筑,也是北京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夏日行宮,由慈禧賜名。100多年前,慈禧乘船去頤和園,多次在暢觀樓歇腳兒﹔民國時期這裡成為孫中山的重要活動場所﹔新中國成立后一度成為國家領導人重要的接待場所。為加強文物保護,此前暢觀樓隻作為內部辦公場所使用。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此次將向公眾免費開放一層展區。園史展的開放時間為每周六、日(不含國家法定節假日)9:00-16:00,周一至周五閉館。由於暢觀樓內部格局復雜,展覽採用分組式參觀,每組最多不超過20人,並配備一名專業講解和一名陪同人員。

(來源:北京晨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