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尋烏縣澄江鎮的一個山頭,果農們正忙著採摘蜜桔。一個山頭,半邊是蜜桔樹,半邊是臍橙樹。果農張青山托起挂在枝上已有拳頭大小的一枚青色果子說:“再過一段時間,贛南臍橙就會上市。”
這只是尋烏縣這片昔日革命熱土上果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尋烏地處江西東南端,享有“中國蜜桔之鄉”“中國臍橙之鄉”等美譽。尋烏縣委書記柯岩鬆介紹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尋烏,依托山地資源優勢、依靠行政推動和市場拉動,柑橘產業如今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我以前種水稻。種果后,年收入至少增長了10倍。”張青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當下的行情來看,每畝稻年淨收入不超過1500塊。現在種果,以臍橙為例,一畝的年收入最少也有一萬八千塊。”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尋烏縣大力發展臍橙等水果種植。“以前果農們沒有看到種蜜桔、臍橙的前景,不敢種,政府就號召黨員干部帶頭種。”澄江鎮果業大戶凌發東連番感慨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在黨員干部帶動下,敢闖敢試的果農嘗到了甜頭,種柑橘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目前,尋烏縣果業總面積達45萬畝,總產量約50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柑橘種植農戶超過7.4萬戶,佔農民戶數的80%以上,涉及27萬多人。隨著產量的猛增,水果加工能力的短板就凸現出來了。“以前我們送到加工廠去加工,至少得提前半個月預約。”當時還只是種果大戶的東源果業總經理吳其福萌生了自辦加工廠的想法。恰逢尋烏縣正在規劃百裡果品加工長廊建設區,搭著這趟“順風車”,吳其福跟幾個果業大戶一起在2008年成立了東源果業公司。如今的東源果業年加工臍橙、蜜桔2.5萬噸,年銷售總額達1.36億元。尋烏縣果業局局長李寶炎介紹,目前全縣已有果品加工廠65家,加工生產能力達每小時820噸,貯藏能力超過12萬噸。
果業發展促進了當地就業,提高了農民收入。在東源果業的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卸貨、分選、打蠟、包裝、裝車。“最多的時候,工人達到五六百人。”吳其福說,忙時一個男工平均一月能拿到四五千元,多的能拿到七八千元。
“我們的果業收入,2000年佔人均收入的26%,到2007年時,佔到了人均收入的90%以上。”澄江鎮鎮長劉新焰笑著告訴記者。
尋烏縣澄江鎮黨委書記邱聯東說:“我們下一步重點推進的工作,是擦亮本地的柑橘品牌。”在品牌化營銷方面,讓一些頭腦靈活、勇於嘗試的年輕人走到最前頭。
東源果業電商負責人廖雲輝告訴記者,他已經在天貓上創建了“仙人橋”“信必果”兩個尋烏臍橙品牌,僅去年下半年,就售出了100多萬斤臍橙。
當尋烏柑橘碰上熱血沸騰的創業青年,撞出了“互聯網+果業”的紅火氣象,不僅擦亮了尋烏臍橙的金色品牌,也讓青年人找到了承載夢想、建設家鄉的舞台。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