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從江縣加榜梯田:稻谷飄香遍地黃

2015年09月29日11:17  
 
原標題:貴州從江縣加榜梯田:稻谷飄香遍地黃

豐收在望的貴州省從江縣加榜梯田一角。 劉朝富攝

  9月,金風送爽。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梯田,處處彌漫著豐收的氣息。9月下旬,《經濟日報》記者從從江縣城驅車80余公裡,來到加榜梯田。從山腳向山頂望去,黃色由深變淺,綠色從無到有,散落其間的苗家吊腳樓,與不時低空盤旋的白鷺,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精美油畫。

  山腳的稻谷已經完全成熟,農民開始收割稻谷,一彎腰、一揮鐮,一茬稻子割了下來。看著長長的稻穗上滿是飽滿的谷子,村民王英杰笑開了花。他告訴記者,“今年種植了高產優質稻,同時在稻田養了魚和鴨,鴨可除草除虫,魚能增肥,不僅種出的稻米可口,售魚賣鴨也能增收”。據了解,王英杰家的1畝6分稻田總收入預計將近萬元。

  加榜梯田系當地苗族群眾依山而建,梯田隨山勢地形的變化而變化,坡度的平緩、山坡的大小,對梯田形態有根本性的影響。大多數田地都是隻能種一兩行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最小的僅有簸箕大,最長的可達二三百米。一年四季,加榜梯田的景色各有不同。

  每年四五月間,梯田開始注水,在太陽的照耀下,梯田閃現出銀白色的光芒,更凸顯出梯田婀娜曲折的輪廓。

  夏天的梯田,稻浪青蔥,隨著微風起起伏伏,宛如一條條綠色彩帶迎風飄揚。

  冬季,注水的梯田中夾雜著一些收割禾穗后的金色糯禾稻草和一些綠色的綠肥地,連同散落於田間寧靜的苗家吊腳樓,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

  梯田最美的時候,當屬金秋時節。秋風將漫山的稻田拂成一片金黃,螺旋狀的梯田像無數金龍盤臥,在漫漫雲海的覆蓋下,構成奇妙無比的美景。收割稻谷的農民一步步爬上山坡,山野菊花穿插點綴在梯田中,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豐收圖。

  美景引得百客來。雖然遠離縣城,金秋時節的加榜梯田仍舊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記者驅車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不時有挂著外地牌照的車輛駛過。山頂上、公路旁、田埂上,擠滿了攝影愛好者,相機“咔咔”之聲不絕於耳。山中的美景,農民的笑臉……都成了游客手中鏡頭的焦點。

  來自江蘇揚州的吳浩已經是第3次來加榜梯田攝影採風,他在山上待了兩天。“前兩次來,都沒看夠,這次看到一派豐收的景象。一天晴天一天下雨,讓我感受到了不同景象的梯田。相機的內存卡都快拍滿了。”吳浩一邊給記者展示自己的“成果”,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改善,加榜的梯田旅游發展得有聲有色,每年到當地觀光的游客超過10萬人次。蜂擁而至的游客拓展了當地村民的致富渠道,不少農民開辦了農家樂和鄉村旅館,當起了老板。

  “梁老師攝影之家”農家樂的老板梁文佳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梁文佳開辦了當地第一家農家樂,沒想到剛開張就賓客盈門。他每年接待游客量超過6000人次,收入達到10萬多元。“今年十一黃金周,農家樂已經全部預訂出去了,房間被提前預定一空。”梁文佳高興地對記者說。如今,加榜梯田的農家樂已發展到27家,可同時接待近400人用餐。(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通訊員 劉朝富 吳德軍)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