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俐簡承淵
最近,在重慶市榮昌區出席“2015‘互聯網+農業’戰略趨勢高峰會議”(簡稱峰會)的農特電商龍頭、農業企業、信息化專家以及從事電商經營的新農民和農村基層干部代表們,不僅“研究”了榮昌烤乳豬為什麼鮮香味美,褚橙柳桃潘蘋果怎樣煉成,農業大數據運用之道,還分享了最及時最新鮮的農業電商實戰經驗,探討了“互聯網+農業”如何走上適應自身的新路。
“隨著互聯網的更加普及,電商已經進入高歌猛進的發展階段,這是經濟發展的趨勢,農業隻有與趨勢同行,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要能夠拓展‘互聯網+’形勢下,農業領域更加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電子商務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電子商務產業聯盟秘書長蘇軍在峰會上說。
“農村農產品‘賣難’和‘買難’的出路你還沒找到麼?遂昌模式和趕集早就為此破冰了。”農村電商“遂昌模式”創始人,浙江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東明從實戰角度介紹了遂昌模式的核心內容——“一中心+三體系”,利用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遂昌模式”和解決農村“買難”問題的“趕街村級電商服務體系”兩大利器深入分析縣域農村電商趨勢,探討真正有益於農民的電商模式。
“讓優品收獲優價,讓良農備受尊崇,讓產地持續發展,讓大眾安心品味。”“褚橙、柳桃、潘蘋果”策劃人、探谷投資創始人胡海卿分享了挖掘農產品價值、塑造農產品品牌,線上運營、銷售、市場推廣等農產品電商領域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的實操經驗。“在黃金一代消費者正在崛起的這一時代,要重視農產品精品品牌的塑造。特別要學會把握住品牌塑造的‘黃金支點’和‘決定性瞬間’。”胡海卿說。
“淘寶‘淘花源’有個夢想扶持計劃。”淘寶農業項目“淘花源”負責人紋襄介紹,該計劃圍繞著新農人展開,致力於用故事帶背后的土地,帶土地上的農產品,輔以農產品新的銷售模式,讓新農人成為農產品的品牌背書。
台灣雲圖科學計算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數據科學家周庭銳從數據、技術的層面,分析了中國農業的潛力和未來,並就生豬全程追溯、基於生物晶片的疫情防治、基於視覺識別的行為偵測、精密農業、農作收成的可視化等等可行性方案展示了大數據對於農業的重要運用和意義。
“物流成本的降低,一定不是單獨的從物流這個環節來降低,是一個整體的供應鏈優化的過程。否則你會因為‘差評’被要求賠償等承受更多損耗,得不償失!”九曳供應鏈創始人、菜鳥網絡生鮮物流體系創建者張冰解析了“互聯網時代的生鮮供應鏈”模式及痛點。
同樣針對生鮮供應鏈,漢森供應鏈總裁、漢森創投董事長、農特微商平台聯合創始人黃剛帶來的是“2015歐美農特生鮮供應鏈的變革趨勢”。他說:“做所有的互聯網改變的農業,其實就是做供應鏈重組,扁平化。”而中國電子商會微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微谷創業孵化器總架構師馮凌凜則表示,今天很多農特產品,之所以不能通過微商銷售,是因為以流量思維、以價格為導向的產品,放在用戶思維、以價值為導向的方向肯定不適合。鮮世紀O2O創始人廖川,從落地實操的角度,分享了“農特生鮮O2O實踐及發展趨勢”,讓大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O2O與農特生鮮產品的相互促進與發展。“生鮮產品非標准化是我們面臨非常棘手的問題。整個生鮮行業品牌化比較少,所以這也是現在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機會。”廖川坦言。
“很多傳統企業,在做改造或者轉型升級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新老義務的交替和並行。如何妥善解決這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這是一個在企業管理裡面非常重要的核心命題。”大北農農信集團產品運營總監、智農通/農信商城事業部總經理王珂具體介紹了正在實踐的農業“互聯網+”新模式——豬聯網,打造養豬人的快樂生態圈。
最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肉禽事業部總裁蔣凱分析了“互聯網+農業轉型的黃金機遇”。他表示:“互聯網+時代,雖然很多問題都還是老問題,譬如食品安全的問題、生產效率的問題、行情波動的問題,但因為有了互聯網,因為我們有了互聯網思維,它的答案卻已發生了變化。”
—
—
(來源:農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