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電視台報道 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一艘疑似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本報曾報道),近日被確認為清朝北洋艦隊的“致遠”艦。
國家文物局水下遺產中心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甲午海戰沉沒戰艦,並命名為“丹東一號”,今年8月開始,國家文物局開始進行重點調查和打撈,一大批文物陸續出水,對解開這艘沉艦的身份謎團起了重要作用。
經過一個多月的水下摸索,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隊已經打撈起一百多件文物,其中一組瓷器碎片的意外出水,成為破解“丹東一號”身份謎團的關鍵鐵証。
在考古01船上的文物儲藏室,記者看到一個圓形瓷盤,盤子的正中間寫有繁體的“致遠”字樣。考古隊周春水領隊介紹,“致遠”和“靖遠”是姊妹艦,由英國公司設計建造,配備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別定制。其中屬於靖遠艦的一組餐具,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該組餐具盤子中央部位標明船名“靖遠”。以此推斷,此次水下考古發現的瓷盤,盤子中央出現相同字體的“致遠”標記,成為鎖定致遠艦的鐵証。
周春水介紹,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有100多件,但考古工作還未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為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並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台后,再著手進行。
甲午戰爭期間,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爆發海戰。此役北洋水師損失5艘戰艦,其中“致遠”“經遠”“超勇”和“揚威”艦沉沒在交戰海區。此戰中,鄧世昌任管帶的“致遠”艦為掩護旗艦“定遠”,毅然沖向日軍艦隊,英勇戰沉,全艦官兵除7人獲救外,全部壯烈殉國。
(來源:荊楚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