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2015年09月22日05:1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原標題:“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靠譜嗎?

  在美國舉行的神經和骨科醫師學會年會上,任曉平與意大利“換頭術”發起人卡納維洛會面供圖/胡女士

  近日,有媒體稱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洛日前宣布,人類第一例“換頭”手術時間確定在2017年12月,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將加入這個手術團隊。這則消息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任曉平教授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目前關於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事宜還沒法確定,所謂2017年將在中國實施“換頭”手術“是沒有的事情”。

  事件

  媒體曝中國醫生

  將參與首例“換頭”術

  據媒體報道,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洛日前宣布,人類第一例“換頭”手術時間確定在2017年12月,地點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中國醫生任曉平將加入這個手術團隊。

  媒體稱,卡納維洛的新聞秘書透露,卡納維洛醫生認為,兩年的時間足夠完成手術前各項研究和檢查。“隻有當我‘確認有超過99%的成功把握時’,才會實施手術。”他還表示,這一手術將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率領的醫療團隊合作實施。接受“換頭”手術的俄羅斯電腦工程師瓦萊裡·史比多夫則表示,“關於中國醫生加盟手術的事宜已經計劃了幾個月,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消息。卡納維洛和任曉平都是醫學移植領域的出色專家,他們一起合作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據媒體報道,頭部移植手術非常復雜,估計需36小時才能完成,費用750萬英鎊(約合6880萬人民幣)。手術過程包括使用超鋒利刀片同時切下兩位病人的頭部,對需要移植的頭部進行冷凍並清洗,隨后將其與新的身體使用特殊的聚合物膠結技術結合在一起。事后還要注射大量藥物抑制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反應。

  此事經多家媒體報道、轉載后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調查

  2017年在中國進行?沒有的事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系上了任曉平教授,他確認接到了意大利專家卡納維洛的邀請,但隻處於“接觸階段”,並沒有確定一定會參與手術。任曉平也否認外界傳言的“2017年將要進行首例‘換頭’手術”,隻稱“一切還沒有確定”。

  任曉平表示,被邀請加入“換頭”醫療團是較早之前的事情了,他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外界傳說的2017年在哈爾濱做‘換頭’手術,這個是沒有的事情。”

  而在此前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任曉平也表示,“換頭”手術目前並沒有時間表,而且也沒有說在哪裡做,只是意大利方面的專家現在跟他們合作,跟他們聯系上了,他們談了一些未來合作的遠景發展。任曉平說,目前只是科研合作,是臨床前的合作,並沒有進行到談“手術要怎麼做”的階段。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任曉平醫生所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承認,任曉平是在研究“換頭”手術的事情,但“換頭”手術現在還在研究階段,科學研究畢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無法確定一個准確時間的,因此2017年要進行手術的說法是不准確的,也從沒有首例“換頭”手術要在中國進行的說法。

  內存

  中國醫生曾參與完成

  首例人類“換手”手術

  公開資料顯示,1959年,哈醫大二院趙士杰教授成功完成繼蘇聯后的世界第二例狗頭移植手術,開啟了我國器官移植的先河﹔上世紀80年代,該院心胸外科專家夏求明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臟、心肺移植探索﹔1992年4月26日,由夏求明主刀成功施行的東北首例同種異體心臟移植術,曾創亞洲心臟移植后健康生存時間最長紀錄。

  任曉平的履歷顯示,他是2012年作為哈醫大引進的人才從美國回到故鄉哈爾濱的,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轉化醫學中心及附屬第二醫院組建了他的科研團隊。早在十幾年前,任曉平就成功設計和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異體復合組織移植臨床前動物模型,隨后參與完成了人類第一例成功的異體手移植手術。1999年初,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手顯微外科中心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成功的手移植手術,任曉平就是團隊的成員之一。

  當年接受移植的患者手臂已經存活16年,是迄今為止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且患者本人也已經重返工作,社會生活不再受到影響。

  分析

  專家:動物“換頭”實驗

  並不一定適用於人

  “換頭”手術到底是一種什麼手術?清華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國強解釋,所謂的換頭手術就是將一個人的腦袋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換頭之后思維還是本人的。從技術上看,在進行換頭手術的時候,因為會有一些導管進行供血和供氧,應該不會出現大腦因為缺血和缺氧而死亡。

  但陳國強認為,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在換頭之后並不能保証脊髓功能一定就能恢復,所換的脊髓合適不合適也是一個問題,這才是重要的問題。此外,換頭時血管雖然可以接上,但神經卻不一定能接上,“這些都不能保証。”雖然現在國內外研究人員已經在動物身上做了不少換頭的實驗,“但在動物身上所做的實驗並不一定到人身上就有用。”

  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鐵柱

(來源:北京青年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