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也曾是一座因“粉塵直往眼裡鑽、一年吸入一塊磚”而讓當地人愛恨交加的城市﹔
這是一座陽光明媚水果芬香的城市,也曾是一座煙囪林立、鋼鐵立命的城市﹔
這是一座全國第一個實現全光網寬帶的百萬人口城市,50年前卻是一塊“7戶人家1棵樹”的荒蕪之地。
這座城市就是位於川西南與滇西北結合部、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處的攀枝花市。曾經的“百裡鋼城”、工業重鎮,如今卻叫響了一個攀枝花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名片——“陽光康養勝地”。攀枝花正在用自身的轉型升級,詮釋了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價值。
攀枝花!攀枝花!
作為萬裡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上第一城,攀枝花北望成都,南接昆明,是古“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南向出川的最便捷門戶。又因為該市境內的釩資源儲量世界第三,鈦資源儲量世界第一,而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
得益於其獨特的礦產資源,攀枝花市一度實現了高速發展,國內外聞名的“鋼鐵之城”、“釩鈦之都”,也成為威名遠揚的污染重鎮。即使是在沒有PM2.5概念的十多年前,“霧是水蒸氣”的街頭環保標語試圖撫慰市民對環境惡化的焦慮情緒和敏感神經。伴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與眾多老牌資源型城市一樣,攀枝花市也面臨產能過剩、需求放緩、資源環境負荷沉重等問題。
如何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身發展之路,成為擺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其120萬人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經過近幾年的艱苦努力和在市場倒逼下的轉型升級,攀枝花這座老三線的工業重鎮竟然甩掉“污染之都”的帽子,叫響了“康養之城”的牌子。
9月17日正在北京出席中國新型城鎮化城市發展投資大會的攀枝花市副市長柳康健很得意地在大會發言中介紹說,圍繞新型城鎮化創新發展這一共同願景,我以“走進花城,沐浴陽光,開啟繽紛康養之旅”為題,介紹攀枝花的探索與實踐。
他說,今年,恰逢攀枝花開發建設50周年,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攀枝花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首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全域納入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入選首批“寬帶中國”示范城市、中國最佳養老城市、中國避寒旅游城市。
工業重鎮的華麗轉型
作為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城市,攀枝花已經成功躋身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域納入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
但對於這座曾經深陷“環境污染”泥潭的工業城市來說,要圍繞新型城鎮化創新發展,就必須走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攀枝花市政府副市長柳康健表示:“基於對康養的理解和攀枝花稟賦的珍視,近年來,我們把陽光康養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城市轉型升級和民生持續改善的重要突破口。”
這樣的選擇,順應了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之勢。由於老齡化人口的增多和對生活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未來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也給養老、養生、運動、醫療、旅游等康養產業帶來無數遐想空間。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國家對康養產業的頂層設計,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環境。
攀枝花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以充沛的陽光、冬暖夏涼的氣候、豐富的物產、獨特的生態資源為依托,以促進參與者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為目的,圍繞運動、休閑、健身、康養等主題,加快建設以休閑度假、陽光運動、養老養生為重點的全國著名的陽光康養旅游城市。
近年來,攀枝花加快探索產業升級、城市轉型、動力轉換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基本實現了從“百裡鋼城”到“釩鈦之都”的戰略升級、從“工礦基地”到“陽光花城”的華麗轉型、從“閉塞之地”到“開放門戶”的歷史突破,工業化率、城市化率、人均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位居四川省前列。
構建復合型康養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是攀枝花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助推器。柳康健介紹了攀枝花市在規劃先行、環境提升、強化項目支撐、政策引領這四方面的推進城市轉型工作成果。
“我們注重規劃先行。著眼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突出‘健康’和‘養老’雙核驅動,融合養老、養生、醫療衛生、康體運動、康養旅游等相關產業,統籌城市建設、生態農業、文化創意、房地產、金融保險等相關領域,編制了《中國陽光康養旅游城市發展規劃》和《創建(中國)陽光康養試驗區發展規劃》,從戰略定位、發展模式、空間布局、產業體系構建等方面,引領康養產業快速、有序發展。”柳康健表示。
環境的提升必須先行。“我們致力環境提升。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為先,著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環境。”柳康健說。
數據顯示,去年攀枝花市優良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四川省第一,按新的空氣質量標准AQI的監測數據,全年隻有27天污染,而且都是輕度污染。今年1至7月,攀枝花市空氣質量達標率達 98.6%,同比上升11.3%﹔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為52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和PM2.5等指標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在基礎設施方面,攀枝花交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多條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和航線的開通,讓攀枝花交通更為便利。除此以外,城市配套設施方面,攀枝花還不斷完善老年醫療服務,房企推出小戶型、大力發展養老房產,來吸引外地人來攀枝花康養。
“我們決心,通過5—10年的努力,構建復合型康養產業體系,將攀枝花打造成國家級康養基地、具有國際水准的陽光康養和休閑度假勝地,為持續推進城市轉型、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柳康健表示。(來源:新華網 作者:侯大偉 廖佳 陳凱茵)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