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剛過,雖然香港的天氣依然炎熱,可是香港旅游業界已經開始了一場關於“寒冬”的討論。業界一致認為,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必須正視危機、拓展出路。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日前發表了各服務行業在今年第二季的業務收益數據,其中金融業、銀行業、地產業等多個服務行業的業務收益,均較去年同期錄得雙位數升幅,但旅游、住宿等行業下跌明顯。數據顯示,旅游、會議及展覽服務界別的業務收益同期按年下跌4.2%,住宿服務業更是錄得10.9%的較大跌幅。
無獨有偶,7月份本是商家寄望頗高的傳統暑假消費旺季,但訪港旅客人次卻同比下降8.4%。其中,內地訪港旅客降幅更大,達到9.8%。零售業同樣承受壓力,包括7月在內,今年1到2月合計、3月、4月、5月、6月、7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接連下降。
旅游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據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會統計,旅游業在2011年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及間接貢獻,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5.2%。在香港從事旅游業或者相關工作的人口逾46萬,佔香港勞動人口總數的12.8%。更重要的是,旅游業是基層市民重要的就業來源。如果旅游業萎縮,大量基層工人就會失業或者處於半失業狀態。與其相關的零售業、酒店業、餐飲業和運輸業等就業巿場也會受到不小沖擊,恐難免人心惶惶。
面臨游客人數下降、行業收益減少的局面,業界分析認為,此乃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既有全球經濟環境變化,股市、匯率變動以及旅客本身消費模式轉變等因素,“反水貨客”等激烈行動也的確影響到部分旅客,特別是影響內地旅客來港的意願。如果后續幾個月訪港旅客人數跌勢持續,今年香港可能會罕見出現全年旅客下跌的情況。因此,業界呼吁應積極採取措施,避免旅游業長期人數減少、持續衰退,為了香港旅游業蓬勃健康發展和香港長遠經濟發展,全社會應齊心協力、共同應對。
香港旅游業如何走出“寒冬”,業界的意見焦點有四:一是香港應開發新的旅游產品。特區政府應帶領業界統籌規劃,在已有的迪斯尼樂園、海洋公園等之外,對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考慮,發掘大規模和具影響力的旅游新項目,並加大在國內外的宣傳力度﹔二是旅游業界要注重市場的多元化開發,在注重內地旅客同時,也要努力向新興市場推廣,在行程計劃方面亦要多元化,增加旅客與行程的互動性,降低短程不過夜率﹔三是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深入開發“一程多站”旅游線路產品類型和層次,以多地聯游方式吸引歐美等遠程旅客前來﹔四是希望全社會有所行動,一起維護香港好客城市的形象。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所言,旅游業是香港重要產業,趕客容易請客難,不容許任何破壞香港好客形象的言行,也不想見到任何沖擊旅客的行動。(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一 燦)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