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磊武生演員不該是龍套

2015年09月16日07:39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詹磊武生演員不該是龍套

  近些年來,京劇武戲常常跟“困境”“迷茫”“邊緣化”這樣的字眼聯系起來。不過,北京京劇院的武生演員詹磊卻逆風起舞,三天連演《三岔口》《挑滑車》《大鬧天宮》等6場大戲,300人的粉絲團也齊力捧場。昨天,詹磊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稱,演出受追捧根本上是因為“京劇武戲的魅力”,現在全國不缺像他這樣的適齡演員,缺少的是演出機會。

  演后心聲

  靠意志力撐起六台戲

  京劇武戲演員辦專場近年來已很少看到,更不用說連演三天不同劇目的專場。從9月11日至9月13日,32歲的詹磊每天兩台大戲,連演了《三岔口》《挑滑車》《長坂坡》《漢津口》《大鬧天宮》《十八羅漢斗悟空》6個武生重頭戲,既有短打戲,也有長靠戲,展現了一個武生演員的全面技藝。

  詹磊覺得,《長坂坡》這出戲沒有繁重的武打動作,能讓觀眾坐那兒耐心看兩個小時挺難,他必須要演好人物。第三天的兩場猴戲,詹磊是用意志力撐下來的,“6場戲演6個人物,我感覺自己都快出現幻覺了。那時靠體力已經撐不住了,完全是靠意志力。”

  每場演完后,觀眾會送上十幾束鮮花,詹磊總是把花先給曹陽陽、李楊等配演。最后一天,詹磊和老師楊少春一起登台謝幕,他給老師深深鞠了一躬,“雖然一直沒拜過師,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跟楊老師學戲。當時特沖動,想給他跪下磕一個頭”。詹磊覺得,京劇師生間的那種感情,不是外人能理解的。

  武戲現狀

  不缺演員缺演出機會

  詹磊今年32歲,從8歲學戲登台算起,在武戲行當裡摸爬滾打了24年,也已成為當今京劇舞台上最優秀的武生之一。即便如此,他演大戲的機會依舊很少,“一年差不多演兩三次大戲,平常主要演點折子戲,在梨園劇場演的多一些”。詹磊說,與他同齡的一批武戲演員轉行的不少,開飯館、賣海鮮、出國上學的都有。

  “武戲演員的生存環境確實不如文戲演員。舉個例子,文戲演員到外面演出可能穿身戲服、拿個CD伴奏就夠了。武戲演員演出就要帶一堆人”。不過,詹磊從沒有因為選擇武生這個行當后悔過。“有句老話叫,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我也不會抱怨我爸為什麼不是比爾·蓋茨,隻要自己奮斗就好了,從來也沒有覺得這個行當低下。”

  回顧這次演出的火爆,詹磊說:“這就是京劇武戲的魅力,不是說我詹磊個人怎麼樣,說到底還是武戲好看。”對劇團來說,排演武戲費時費力,有時一句“武戲沒人看”就打發了,這次專場卻是一次有力的反擊。很多武戲演員在團裡跑龍套,文戲演員基本不跑,這讓詹磊不理解,“我們上了這麼多年學,培養出來的是武戲演員,不是龍套”。

  三四十歲正是一個武戲演員的黃金年齡,詹磊透露,全國與他水平差不多的武生演員其實不少,“像國家京劇院的王璐、天津的王大興、上海的郝帥,我們都是研究生班的同學,大家演出都不太多。作為武戲演員,也是需要對手的。我聽說王璐也在拍戲,我希望他不要太消沉了。大家都競爭,才有棋逢對手的感覺”。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

  俞沁沁供圖

(來源:京華時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