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手機實名制”實施:不用身份証依然能買卡

2015年09月14日16:5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史上最嚴手機實名制”實施:不用身份証依然能買卡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高亢、羅政、馮璐、李崢巍)按照工信部的通知,從9月1日起,購買手機卡必須出示二代身份証“驗明正身”。“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史上最嚴手機實名制”實施以來,不少非實名用戶已經改辦了實名制卡。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依然存在不出示本人身份証即可購買三大運營商手機卡的情況。

  北上廣均發現不用身份証也能買到手機卡

  根據工信部部署,從今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各類實體營銷渠道要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証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的居民身份証件。

  1日當天,不少手機用戶收到來自運營商的短信,要求其去營業廳辦理手機實名制。在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家營業廳,記者看到,營業大廳被擠得水泄不通,有近兩百人在排隊辦理業務,其中大多數都是辦理實名制卡。在浙江,杭州市民魏先生表示,近期收到了運營商的通知,准備去營業廳辦理實名制卡。

  然而,記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發現,不用身份証仍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買到手機卡。

  在深圳,相關部門9月2日在羅湖書城片等7個移動電話卡售賣場所查出23家存在違規銷售情況的店鋪。暗訪人員在沒有出示身份証的情況下,在羅湖書城片、福田統建樓片、南山區沙河街片購買到3張手機卡,其中中國聯通卡2張、中國移動卡1張。

  6日,記者在上海火車站地下通道看到,售賣各類電信運營商手機卡的小商店依然隨處可見。其中一些店主表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証才可購買手機電話卡。不過,也有一些店主表示有變通的辦法。在一家位於拐角處的小商鋪,店主從抽屜裡抽出一沓“中國聯通4G慧卡”表示,不用提供身份証就可以購買,75元一張,卡內包含50元話費。而在不遠處的另外一家商店,記者也輕而易舉地買到了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的170號段電話卡,其間也未提供任何身份信息。

  13日下午,記者在北京朝陽區慈雲寺橋附近一處報刊亭看到,店內有多家運營商的手機sim卡銷售。當記者問沒有身份証,或者隻提供身份証號碼能否購買sim卡時,報刊亭店主表示需要身份証才能購買。“都需要身份証才能激活,這個是新規定。”該店主隨手指向報攤上的一張手機實名制通知。

  當記者要離開時,店主卻隨手拿出幾張手機卡,稱“給你這些卡吧,能直接打電話,不用實名。”這些卡片寫著20元市話套餐,預存20元,但卡的售價卻是50元。店主稱“這50元裡有30元是卡費”。

  記者看到,這些卡均和運營商營業廳銷售sim外觀沒有差異,號碼、卡號均印刷在卡面上,手機卡表面更是顯著提示“憑有效身份証件,辦理真實身份信息登記”。隨后,記者用購得的手機卡接通嘗試通話、短信等功能,均暢通無阻。

  店主告訴記者,這些卡是批發來的,可以用別人的身份証信息開卡,這樣就不會遭遇停機了。至於這些身份証的來源,店主則不肯再多說。

  每天超8800萬個騷擾電話與非實名手機卡有關

  來自360安全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2季度,360手機衛士共為國內用戶識別和攔截各類騷擾電話80.1億次,平均每天識別和攔截騷擾電話8802萬次,同期攔截各類垃圾短信約80億條。據介紹,利用非實名或“偽實名”的電話卡實施電信詐騙,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鏈。

  “有些詐騙電話所使用的手機卡就是‘偽實名’的電話卡。這些手機電話卡看上去是實名的,但卻是與登記身份的人毫不相干的人在使用。”360公司首席反詐騙安全專家裴智勇說,此外,讓人不勝其煩的各類騷擾電話,與非實名的手機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西城區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前不久,她去營業廳打印通話流水單,發現名下有兩張完全沒有聽說過的電話卡,已經欠費近2000元。“通過運營商查詢才發現,這兩張電話卡是其他人用我的身份信息冒用辦理的。”

  裴智勇說,從今年初工信部等部門開始整治以來,各類騷擾電話、短信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種“偽實名卡”的大量存在。

  比如,雖然在上述“中國聯通4G慧卡”的包裝上,明確注明“需要實名制登記才可使用”,但一些店主稱,這些卡都已經實名登記過了,無需購買者再出示身份信息。

  為什麼會出現“偽實名卡”?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有不少個人和商家出於利益需求,在實行實名制前就開始“囤積”手機卡,有的甚至從農村和偏遠地區大量購買身份証信息用於辦卡,給手機卡實名制留下了“歷史遺留問題”。

  另一方面,記者調查發現,即使在9月1日之后,使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仍然能夠辦理運營商的手機卡。9月4日,北京朝陽區東三環一處報刊亭店主向記者表示:“找個朋友的身份証也可以,我這兒要‘掃描’一下就能用,不是你的也沒關系。”6日,西城區菜市口附近的一報刊亭店主同樣表示,報刊亭只是要通過運營商的設備“掃一下”就好,並不會驗証身份証信息與使用者是否一致。

  利益驅動“開后門”,“偽實名卡”識別難度較大

  2015年1月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僅中國移動在全國非實名登記的手機卡已達1.3億張之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近期表示,今年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電話用戶實名率穩步提高,全國已完成1000余萬老用戶補登記工作。

  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易認為,非實名電話卡的泛濫與運營商近年來的高速擴張有關。運營商過於關注自身業績,對客戶信息的質量有所放鬆,特別是經營業績層層加碼到基層營業網點,有的業務員出於考核的考慮,會放鬆對實名制的要求,而利益的驅動讓這些漏洞依然存在。

  盡管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清理非實名卡,但是對於“偽實名卡”,運營商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快速解決辦法。據浙江省移動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偽實名卡”的識別難度較大,不方便進行電話或短信通知,隻能在用戶到移動營業廳辦理業務進行實名驗証,或者在登錄網上營業廳輸入身份信息時,逐步解決“偽實名卡”的問題。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表示,運營商應採取措施,通過抽檢、舉報相結合的方法,規范和治理“偽實名卡”。

  專家認為,運營商應將“實名制”的實施當做自身轉型升級的機遇。“在運營商的數據庫裡,大量非實名或者‘偽實名’的用戶數據降低了運營商所掌握的大數據質量,需通過嚴格的實名制將現在的信息孤島打通,通過高質量的數據分析提供精准便捷的客戶服務,參與‘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競爭。”李易說。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