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9月12日電(記者馬鍇)在新疆喀什老城,每當晨曦初現,茶館老板買買提·吾斯曼就會敞開大門,靜待茶客光臨,一如在百年前清晨忙碌的祖輩們﹔老城茶客們陸續穿過阡陌巷道,到茶館品茶聊天,亦如百年前清晨的祖輩們。
買買提的茶館位於吾斯塘博依路和庫木代爾瓦扎路的交會處,數百年前起,這裡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熱鬧繁華的地段。盡管幾易其主,茶館依舊留存下來,像久居於此的老者,默默注視著邊城的變遷。
喀什古稱疏勒,古絲綢之路南北道在這個“玉石般的地方”交會。不知何時,絲路商人帶來了江南的茶葉,飲茶漸成當地人傳統,延續至今已有千年。“喝茶的傳統沒變,但喝茶的人在變。”茶館老板買買提說,生於斯、長於斯的他熟稔茶館數十年來的細微變化。
在他記憶中,白色長衫、粗布褲子、黑布腰帶是60年前老城茶客的統一裝束,隻有頭頂花帽的紋路色澤略有不同,以示個人的喜好。如今,除了懷舊的老人依舊如此穿著,多數老城茶客都換成了襯衣、長褲,偶爾也會出現穿著T恤、牛仔褲的年輕人,不過傳統花帽的樣式未曾改變。
與花帽一樣經年未變的,是喀什獨特文化對世界各地游客的吸引。買買提也說不清從何時起,盤腿圍坐在土炕上的老城茶客間漸漸多了外地面孔,隻記得外地茶客從20年前起就日漸多了起來。
慕百年老號之名登門的游客大多不懂維吾爾語,茶館裡的老人們也鮮有懂漢語、外語的,為數極少的年輕人倒是能對上幾句,但也不甚流利。但即便互相聽不懂,游客和老城茶客也能用手比劃著和臉上的笑容與對方交流。
對茶品的選擇大概是游客與老城茶客最大的不同,濃釅的黑茶是本地人最傳統實惠的選擇,而難得體驗一回的游客,多會選擇添加了藏紅花、丁香、豆蔻、蜂蜜的維吾爾藥茶,或是花茶、水果茶。
維吾爾族講究飲食熱性和寒性的平衡,茶館夏季的藥茶多為熱性,是買買提專為貪食瓜果的外地游客推出的,怕寒性瓜果傷了游客脾胃,以此中和。同中醫一樣,維吾爾醫學也講究“因人而異”,老城茶客也會帶著適合自身的藥材,加入黑茶后飲用。
“鐵杆”茶客阿不都熱西提就是自帶藥材的茶客之一,從幼時隨爺爺來喝茶,到如今年逾古稀,他“從土房子喝到磚房子,從老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喝到新巴扎”,陪伴茶館走過大半個世紀。
他對茶館最初的記憶,是被煙熏黑的牆壁和屋頂,門前揚起的塵土、嘶鳴的騾馬。如今,這些記憶中情景早已不在。2009年全面開展的喀什老城改造,茶館和門前的街道也在其中。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百年茶館和街道“筋骨”換新,“魂魄”猶存。
改造后的茶館走“老城風”路線:從屋頂炕沿到窗櫺圍欄,全部用木頭包裹,雕出傳統圖案﹔四周的牆壁上挂著民族樂器都塔爾和幾幅描繪維吾爾族日常生活的油畫﹔臨街的陽台挂著色彩明亮的窗帘。
穿了“新裝”的老茶館對游客的吸引力更勝從前,這個夏天,買買提每天要迎送七八撥游客。對他來說,游客增多無疑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他能賣出更多附加值高的特色茶品。
祖輩留下“茶館要讓每個人都進得起”的經營理念決定了茶價始終較低。銷售最多的黑茶在過去60年裡從每壺1角錢漲到2元錢,但20倍的漲幅遠遠趕不上喀什人收入的提高,即便是生活水准最低的人也消費得起。藥茶的價格根據輔料不同,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花茶、水果茶也大致相同,比許多新式茶樓便宜一半多。
對本地年輕人而言,百年茶館的“新裝”和低價並沒有太大吸引力。除了陪外地朋友感受老城文化,24歲的艾力江從未獨自來過這裡,因為“沒有WiFi會很著急”,他更喜歡到能聯網的新式茶樓去,“茶水一樣很地道”。
不少茶客擔心老茶館會因此漸漸消失在老城中,但阿不都熱西提對老伙計們的擔心不以為然。泡了一輩子茶館的他,早已參透百年茶館只是人們消磨時光的去處,終會因茶客的需求而改變,安時處順的生活態度才是老城人秉承千年的傳統。
“傳統變不了,就像衣服換了帽子還在。”阿不都熱西提說。說話間,頭戴花帽的孫子正扒著圍欄望向街道,透過氤氳茶氣,老人依稀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