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巴黎大皇宮首展 用琉璃講述中華文化

2015年09月11日11:08  
 
原標題: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巴黎大皇宮首展 用琉璃講述中華文化

楊惠姍“無相無無相”系列作品之一 范婷玉攝

琉璃工房創始人楊惠姍和張毅夫婦 范婷玉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范婷玉):9月10日,由法國藝術聯合會主辦的第2屆國際藝術與創新雙年展在巴黎大皇宮開幕。來自中國台灣的琉璃藝術家楊惠姍攜其現代佛像系列作品在此亮相,她也是該聯合會成立近150年迎來的首位華人年度藝術家代表。

  法國藝術聯合會精選了楊惠姍的“無相無無相”和“更見菩提”系列的7件琉璃作品展出。楊惠姍向記者講述了創作理念以及對琉璃這一材質的理解。正如白居易詩作中所說“彩雲易散琉璃脆”,琉璃是一種無常的材質。“無相無無相”系列運用融合“脫蠟鑄造”與“熱澆鑄”兩種技法的“復鑄法”,讓原來寫實的佛像突然有了一種抽象的“相”,制造出一種尋找、飄忽的效果,似在訴說生命的無常。“更見菩提”系列作品則巧妙地將冰冷雜亂的不鏽鋼網和透明澄澈的琉璃這兩種材質相結合,傳達出相異之物能和諧共存的理念,也讓人體會到歷經苦難仍然保持內心平靜的精神力量。楊惠姍的藝術品在展現佛學的慈悲和智慧以及東方的人文情懷的同時,詮釋出超越宗教與文化的語言,體現對生命的關懷與感悟,引發世人去思考如何跨越人生中的不安與挫折,尤其在當今全球社會依然動蕩不安的背景下,傳遞正能量。

  正是因為作品傳承的中華文化、傳遞的普世價值以及在技藝和美學方面顯示出的高超藝術性,法國藝術聯合會主席塞爾奇?尼克於2014年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看到“無相無無相”系列作品時即被深深吸引,向楊惠姍發出了赴巴黎參展的邀請。本屆雙年展開幕當日,不少外國觀眾在楊惠姍的作品前駐足欣賞。而幾日來,巴黎的一些收藏家、評論家在與楊惠姍接觸交流后,對其作品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表示“從來沒有想過琉璃可以如此運用來反映生命”。

  1987年,楊惠姍和張毅創立了華人第一家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在此之前,他們一個是同時受到金馬獎和亞太影展肯定的最佳女主角,一個是金馬獎最佳導演。在巴黎大皇宮受訪時被問及為何從電影轉行,楊惠姍解釋道,“這是命定的緣分”。因為和張毅合作拍攝《我的愛》一片時對玻璃藝術品的深度接觸,他們毅然決定投身中國現代琉璃藝術,創新技藝,同時從傳統文化中不斷汲取智慧。楊惠姍和張毅沿用了中國漢代以來對玻璃的稱呼“琉璃”來強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期許琉璃工房能夠在當代國際社會建立一個華人文化品牌。

  在楊惠姍、張毅夫婦的不懈努力下,琉璃工房作品至今已應邀到國內外多地展出,並且獲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法國塞弗勒陶瓷博物館等20多家世界級博物館收藏。

  談及和法國的淵源,張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在去年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他們所創立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兩場法國藝術展覽是其中的重要項目。楊惠姍之前已經有在巴黎舉辦展覽的經歷,此次受到法國藝術聯合會的肯定更讓人欣慰。張毅表示,希望未來在孕育了艾米爾?加萊等玻璃藝術大師的法國、在巴黎這個全球藝術之都,用充滿濃郁中華文化積澱的琉璃藝術品向更多人講述“中國故事”。

  楊惠姍巴黎大皇宮首展將持續至13日,從18日至10月14日,楊惠姍還將在法國藝術聯合會所屬的典藏藝廊舉辦個展,展出12件其他主題的作品。這也是法國藝術聯合會有史以來首次為華人藝術家舉辦個展。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