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生態倫理思想(二)

2015年09月10日02:4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董仲舒的生態倫理思想(二)

  作為古代天人合一說的一種表現形式和發展階段,董仲舒闡述其天人感應理論的專著《春秋繁露》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生態保護,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於身。身猶天也,數與之相參,故命與之相連也。……行有倫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膚著身,與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行有倫理副天地也”即人的行為倫理與天地相符。這是儒家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將人類的倫理視野推廣到天地之間,即認為道德倫理不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於天地生態系統之間,且天地生態系統這種倫理關系是“與人俱生”,跟人類同時存在同時發生的,所以人類的命運是“命與之相連”的,必須引起人類的高度重視。

  董仲舒認為,天地人三者合為一體,缺一不可,情同手足,構成了萬物生化之根本。這事實

  上就回答了天地人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固有規律的問題,即天地人是相互聯系的一個生態系統,且這個生態系統之間貫徹著一個“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長萬物,地養育萬物,人成就萬物)的固有規律。

  “泛愛群生,不以喜怒賞罰,所以為仁也。”——《春秋繁露·離合根》

  廣泛地愛護一切生物,才能表現出仁愛來。這裡的“不以喜怒賞罰”是指不能搞人為的“喜就賞”、“怒就罰”,而應順應自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義法》中明確指出:“質(與‘摯’同)於愛民以下,至於鳥獸昆虫莫不愛,不愛,奚足謂仁?仁者,愛人之名也。”意即:真摯地愛護人民,以至對於鳥獸昆虫沒有不去愛護的,不愛護,怎麼能說是仁呢?

  如何才能做到愛護萬物呢?董仲舒提出了一套“五行順逆”方案,就是要按照五行即天地間五種材料木、火、土、金、水的順應和逆反情況來對萬物“推恩”(推行恩愛)。

  “木者春,生之性,農之本也,勸農事,無奪民時……恩及草木,則樹木華美而朱草生﹔恩及鱗虫,則魚大為,鱣鯨不見群龍下……

  火者夏,成長……恩及於火,則火順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虫,則飛鳥大為……

  土者夏中,成熟百種……恩及於土,則五谷成而嘉禾興……

  金者秋,殺氣之始也……恩及於金石,則涼風出﹔恩及於毛虫,則走獸大為……

  水者冬,藏至陰也。……恩及於水,則醴泉出﹔恩及於介虫,則黿鼉大為,靈龜出……”

  ——《春秋

  繁露·五行順逆》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大好季節,必須重視農業這個立國根本,鼓勵農民抓緊時間耕作,不要耽誤農民播種的時機﹔把恩惠施及到草木身上,勤於管理施肥,草木才會長得華美﹔把恩惠施及到鱗甲類動物身上,精心護養,魚兒才會旺盛地繁殖……透過五行學說的神秘外衣,亦可發現董仲舒關於保護農業、保護水利、保護資源與保護萬物的合理思想。

  可以說,正是董仲舒“鳥獸昆虫莫不愛”的生態愛護觀的提出,標志著儒家仁愛思想的顯著成熟。正是董仲舒在實踐和理論層面皆貫徹了這種生態愛護觀,因而他的這種思想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態倫理學意義。

  (高志民)

(來源:人民政協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