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氣管內卡3厘米魚刺 當哮喘治了一個多月

2015年09月09日09:39  來源:鄭州晚報
 
原標題:患者氣管內卡3厘米魚刺 當哮喘治了一個多月

  原標題:氣管裡卡根3厘米魚刺患者當哮喘治了一個多月

  各大醫院人滿為患,一些“奇葩”的病人(例)也難免出現。有莫名其妙摔傷的,一不小心被食物卡喉的,鉛筆插進屁股的……近期,醫館君將盤點醫院裡稀奇古怪的“要命”病例。這其中的一些故事,不免令人唏噓。

  哮喘不見好?氣管內有根魚刺

  8月31日,網友@林沛滿在微博上記載了其魚刺哽喉就醫的經歷,截至9月6日,閱讀已90萬+!

  在生活中,魚刺卡喉的案例也很多,鄭州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最多一晚就接診七八個患者,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基本每個月都有近百名魚刺卡喉小患兒。

  某患者深信自己患了哮喘,多次去醫院治療,一個多月都服用大量平喘藥物,但症狀仍未減輕。最后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在患者氣管內取出了一根長約3厘米的魚刺。

  一名3歲多的孩子吃魚被魚刺卡住,父母自行取出一根刺,過了近十天,孩子出現吞咽困難、消化不良的症狀,吃了不少藥就是不見好,最后醫生在孩子食道入口處取出一根鱘魚的魚骨。

  魚刺卡住喉嚨 一定要當回事

  鄭州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張衛東介紹,其實魚刺卡喉的事件非常多,僅從門診情況來看天天都有,尤其是夜間急診,一晚上多時有七八個。其中不少因為個人處置不當影響了治療。“有些患者卡了魚刺當時覺得沒事,后來覺得吃飯、咽口水、喝水的時候,就像有根刺時不時往喉嚨刺一下,這時候才想到來醫院檢查。”

  鄭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姜嵐介紹,被魚刺卡住的主要是咽喉部位,約佔90%,還有一部分是卡到了食道,會比較危險。“通常卡到喉嚨不會造成生命危險,造成生命危險的大多是因為取魚刺時處理不當。”

  根據魚刺卡的位置來說,一般魚刺卡得不深,門診上用鑷子或喉鏡就可以輕鬆搞定。但刺得更深,如梗在食管狹窄處,隨著脈搏的跳動,極易扎入血管,造成大出血,殺傷力不亞於一把刺向胸口的匕首,危及周邊的大血管。“這就要進行手術,有的還需要配合胸外科會診”。

  “土辦法”要不得 找醫生幫忙取魚刺

  被魚刺卡住喉嚨后,不少人不願去醫院,而想通過吞饅頭、喝醋、含話梅和橙皮等“土辦法”來解決。而經常混跡網絡科普圈的“知道分子”,應該都明白最佳的處理方式是保持原始狀態找醫生取出來。

  姜嵐表示,“對於兒童最有效最好的處理措施,就是保持最原始的狀態盡快來醫院就診。”張衛東提醒大家,切不可盲目使用這些“土辦法”,強硬咽下會導致魚刺深嵌入肉,損傷咽喉部黏膜,引起疼痛、紅腫,如果化膿了還需要手術進行排膿。

(來源:鄭州晚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