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25日電(記者許曉青)“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敵人逞豪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曲《長城謠》曾經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抗敵御侮的共同心聲,筑起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心靈長城。
《長城謠》創作於1937年,由潘孑農作詞、劉雪庵作曲,原是為抗戰電影《關山萬裡》寫下的插曲之一,后因侵華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影片未能完成拍攝,但《長城謠》的詞曲譜有幸被保存下來。
1938年,長期從事抗戰歌曲創作的劉雪庵在武漢找到了已小有名氣的青年歌手周小燕。當時周小燕身為武漢合唱團的主要成員,因演唱《歌八百壯士》等歌曲受到輿論關注。《長城謠》這部新作的到來,讓小小年紀的周小燕激動不已,她被那充滿悲愴氣氛的音律敘事深深打動。
今年已近百歲高齡的周小燕還記得當年在武漢傳唱《長城謠》時的情景。在奔走呼吁開展難民救濟工作的演唱會上,她每每唱到“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時,台下聽眾不禁掩面而泣。她說,聯想到日本侵略者當時在中華大地的燒殺搶掠,每個人內心感受到的都是無以復加的痛苦,同仇敵愾的民族之心,就這麼一步步聚攏起來。
隨著《長城謠》在全國多地傳唱開來,武漢合唱團准備下南洋用歌聲宣傳抗日。后來《長城謠》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唱響,喚起了當地華人華僑回鄉抗日的勇氣和決心。
年逾百歲的滇緬路華僑機工翁家貴向記者回憶,《長城謠》等歌曲在南洋就好像是抗戰的號角,后來在華僑領袖陳嘉庚的號召下,自己和身邊很多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都紛紛報名回國,參加到滇緬公路的軍事物資運輸工作中,很多人九死一生,一定要“打回家鄉去”。
二戰期間,《長城謠》的首唱者周小燕還將這首中國抗戰歌曲帶到巴黎演唱,並灌錄了唱片。通過歌聲,她讓歐洲戰場的人們知曉,在遠東曾經“高粱肥,大豆香,長城長”的中國,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日軍侵華暴行。
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周小燕登上長城重新唱響《長城謠》,她還時常教導自己的弟子魏鬆、廖昌永等,要繼續傳唱《長城謠》,把中國人珍愛和平的心聲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年輕人知道。
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長城謠》作曲劉雪庵誕辰110周年,在重慶、上海等地舉行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人們再度唱響《長城謠》,緬懷先人。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