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牛仔布,讓他變成有趣的藝術家

2015年08月25日02:37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愛上牛仔布,讓他變成有趣的藝術家

  《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2558》展覽現場裝置。所有圖片均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

  1986年生於泰國曼谷,少年時期在泰國流行文化中度過,在美國接受藝術教育,並展開其藝術職業生涯。他沒有過多地關注具有地緣特征的主題,而是將牛仔布這一世界上最為普遍的織物,作為物質與象征的層面推進研究。阿讓諾度才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藝術碩士學位。

  泰國籍藝術家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首次亞洲展便帶我們進入了一個2558年的時空。不過這可不是什麼未來世界,而是泰國佛教年份裡的2015年。雖指向的依然是當下,但卻充滿了復雜與神秘。近日,“寇拉克裡·阿讓諾度才:2558”展在798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作為近30歲的年輕藝術家,寇拉克裡已在MoMA PS1、東京宮等知名當代美術館舉辦個展。此次北京展覽是其第三個美術館級展覽,而他自身的經歷也被稱為“如同一部藝術成功學的教程”。此次的新個展上,寇拉克裡向外界展示如何憑借牛仔布,成了“當下最有趣的藝術家之一”。

  流行文化混搭,成“丹寧畫家”

  步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甬道便開始令人目眩。從地面、牆面,目光所及之處,以牛仔布為材料制作的裝置以及醒目的標語、橫幅充斥其間。可以說各種媒介混搭,流行文化來襲。中展廳中四件循環播放的影像作品也是流行藝術、流行音樂、身體繪畫的各種混搭。而當你深究下去,這些作品又呈現了美國文化和泰國文化的雙重影響。同時在繪畫作品與視頻裡,阿讓諾度才涉及了隨著西方文化的輸入與挪用,丹寧文化(注:牛仔布是丹寧Denim的俗稱)的發展。而在這些作品中,阿讓諾度才“丹寧畫家”的身份更加明確。創作中的復雜性,也讓東京宮策展人Fronsacq稱阿讓諾度才是“當下最有趣的藝術家之一”。

  一如其作品的復雜性,阿讓諾度才的身份也充滿著復雜性,其祖父是泰國駐美國、法國、越南大使,祖母是中國人,因此他和雙胞胎弟弟都有四分之一的中國血統。從小,阿讓諾度才接受了美國式的教育,為此美國文化與泰國文化對他產生同樣重要的影響。

  搖滾夢失敗,創作中仍不棄

  阿讓諾度才在其17歲前從未見過當代藝術,“我從未在泰國見到任何當代的或是西方藝術。這些藝術是不能見到的,或者說我不知道去哪裡找這些藝術。”

  17歲在去倫敦探望其兄弟時,阿讓諾度才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見到其生命中的第一件當代藝術作品。冰島籍的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鬆的《天氣計劃》堪稱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看著那樣的文化景象能夠可以與自然相媲美,這是非常有力量的體驗。有許多的想法從我的腦海中浮現。在我腦海深處,我想到一些奇幻的平行宇宙,我希望在渦輪大廳裡展示這些。”

  成為藝術家的決定性瞬間則是其搖滾事業差不多失敗了。阿讓諾度才回憶,他曾將樂隊介紹到泰國最大的唱片公司。“他們對我說,‘我們不喜歡你的音樂,因為它並不好。我們不喜歡你的樂隊同伴,因為他們看上去不怎麼樣。但是我們喜歡你,因為你很有潛力,而你不會唱歌,不過我們可以對你進行培訓。’”

  還是走上藝術之路吧,但曾經的搖滾事業注定他的藝術血液裡流淌著流行文化因子。此后阿讓諾度才也並沒有放棄音樂。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MFA時,其老師說要在藝術之外再選一領域。寇拉克裡選擇了流行音樂,因此在作品中,Rap和身體繪畫的表演輪番出現,各種媒介藝術形式都疊加在了一起。

  ■ 作品元素

  牛仔布

  展廳內的裝置上到處都有牛仔布料的出現,而在中展廳的視頻中,這一元素也隨時出現。藝術家本人便時常穿著牛仔服進行現場表演。如果你觀察得仔細點,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靛藍色布料都已經經過了獨特的處理,或漂白、火燒,或印刷、繪畫、潑洒顏料、添加衣服等物品。

  阿讓諾度才指出,他是在2011年才開始使用牛仔布,“最開始的時候我和其他人一樣,是在其上進行繪畫的創作,但后來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不是畫本身,而是畫作能體現出的其他社會方面的內容。牛仔布和油畫一樣,都經歷了一個從西方起源進而發展到世界各地的歷程。”

  此次展覽也讓牛仔布料又增加了一種解釋的維度。那就是中國正是產生了全球三分之一牛仔褲的國度。阿讓諾度才過去創作所使用的牛仔布都是由美國一家公司提供,但這家公司在三個月之前關閉了,“可能是因為面對中國的競爭而關閉的,所以我現在使用的牛仔布都是從中國採購的。”

  小黃人

  阿讓諾度才創作中也充滿了小黃人。但此“小黃人”可不是人氣動畫片《神偷奶爸》中的小黃人,而是要追溯到泰國電視節目《泰國達人秀》。

  該節目第二季參賽者Duangjai Jansanoi在電視中展現了自己的身體繪畫,她在帆布上描繪小黃人的輪廓,以身體沾滿顏料作畫。當時她被批判不懂藝術史。

  這樣的爭辯激發了阿讓諾度才的創作。在《2012-2555》的“死亡拱門”、《2556》中的“煉獄”和《2557(在滿是擁有滑稽名字的人的房間裡以歷史作畫2)》的“重生”之中,寇拉克裡通過戲仿Duangjai Jansanoi在《泰國達人秀》上富有爭議的“身體繪畫”表演,調侃地解構了藝術世界中的二元對立——崇高和粗俗、西方和東方。藝術家希望借此質疑所謂的懂藝術和清楚藝術認識論的界限,是否僅建立在對以西方為主導的美術史了解的基礎上。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健亞

(來源:新京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