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謠》:痛苦呻吟中的奮斗之歌

2015年08月23日12:4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黃水謠》:痛苦呻吟中的奮斗之歌

  新華網太原8月23日電(記者王菲菲、王卓倫)“是的,我們是黃河的兒女!我們艱苦奮斗,一天天地接近勝利。但是,敵人一天不消滅,我們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聽聽河東民眾痛苦的呻吟。”伴著這段詩朗誦,氣勢磅礡的《黃河大合唱》翻開了第四篇章《黃水謠》。

  1938年至1939年間,詩人光未然兩次渡過黃河,母親河的波瀾壯闊、日寇的殘酷無情以及我國軍民的英勇抗爭,一系列圖景在詩人的腦海中激蕩,遂有感而發創作了長詩《黃河吟》。

  1939年,光未然在延安朗誦此詩,觸發了冼星海創作靈感,在窯洞中二人共同完成了這首音樂交響詩《黃河大合唱》。同年5月11日在延安首次公演時,轟動延安,《黃河大合唱》很快傳遍中國各地,成為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音樂史詩。

  作為《黃河大合唱》的第四篇章,《黃水謠》受到人們的喜愛,被很多歌唱家反復演唱,經久不衰。

  音樂創作人陳志昂在其所著的《抗日音樂史》中寫道:《黃水謠》原為女聲齊唱,后改為女聲合唱。音樂為三段體,第一段以起伏婉轉的曲調,描繪萬裡奔流的黃河和河東人民開河筑堤、安居樂業的情景﹔第二段以緩慢、低沉的音樂表現日寇侵略,國土淪喪,人們妻離子散,四處逃亡的慘狀﹔第三段更加徐緩,情緒也更加悲憤。

  山西省文聯離休干部、詞作家周振佳說,《黃水謠》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敘事性,通過描述黃河兩岸的人民在淪陷前后生活的巨大變化,憤怒地控訴了日寇慘無人道的侵略罪行,表達了苦難深重的黃河兒女進行反抗和對未來勝利的希望。

  “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裡長,水又急,浪又高,奔騰叫嘯如虎狼……黃水奔流日夜忙,妻離子散,天各一方!妻離子散,天各一方!”

  冼星海在《我怎樣寫〈黃河〉》中這樣評價《黃水謠》:“帶著痛苦和呻吟的表情……充滿著希望和奮斗。”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