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本日中友好協會評"安倍談話":堅持道歉需要真正的勇氣

2015年08月17日13:13  
 
原標題:鬆本日中友好協會評"安倍談話":堅持道歉需要真正的勇氣

  國際在線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4日在戰后70周年談話中玩弄文字游戲,回避直接就日本二戰罪行道歉,反而宣稱戰后出生的日本人不應背負“謝罪的宿命”。國際台近日收到鬆本日中友好協會題為《堅持道歉需要真正的勇氣》的來信。文章認為,認為“日本的年輕一代跟那場戰爭沒有關系,因此不需要繼續背負戰爭的責任”的觀點是強詞奪理的謬論。認為隻想繼承前人財產,不想承擔歷史負債,這樣的民族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

  文章指出,隻有換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如果在那場戰爭中,中國是強大的一方,中國軍人跑到日本的土地上肆意燒殺擄掠,日本人的至親被中國人所殺害。那麼,日本人能夠輕易忘掉傷痛嗎?肯定不能。所以,中國人民的仇日情緒,並不是所謂“反日教育”的結果。希望日本國民能夠正視這一歷史事實。隻要對於過去那段歷史、日本對亞洲鄰國犯下的戰爭罪行稍加了解,就應當明白,作為日本國民,今天所享有的繁榮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就更應當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隻想繼承前人財產,不想承擔歷史負債,這樣的民族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

  文章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向德國提出了近乎天文數字的戰爭賠償要求,這也為后來希特勒政權的上台埋下了隱患。戰后中國的仇日心理與當時的法國有些類似。遺憾的是,德法之間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真正達成了永不再戰的和解。這樣的悲劇絕不能在東亞再發生。作為日本國民,應當牢記1972年中國政府放棄向日本索要巨額賠款的英明決斷,更應當學習德國國民堅持道歉的大智慧。

  文章最后指出,道歉隻要沒有被接受,就是不充分、不完整的。正是因為日本的道歉尚不充分,中國領導人才再三要求日本明確歷史認識。隻有中國人民認為日本不再需要繼續道歉的那一天,才是日本真正贏得國際社會認可和尊重的開始。前路還很漫長,這個時代仍然需要我們拿出真正的勇氣,不斷認識歷史、真心道歉。

  來信全文:

  《堅持道歉需要真正的勇氣》

  安倍晉三首相發表的戰后70年講話,旨在以面向未來,為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為名,與過去不斷向中韓道歉的“道歉外交”劃清界線,甚至提出不希望日本下一代繼續背負道歉的宿命。對此,我不以為然。

  根據中方統計,日中戰爭(譯者注:抗日戰爭)中國有3500萬死難者。不難想象為何那麼多中國人對日本沒有好感,甚至把日本叫做“日本鬼子”。隻有換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如果在那場戰爭中,中國是強大的一方,中國軍人跑到日本的土地上肆意燒殺擄掠,日本人的至親被中國人所殺害。那麼,日本人能夠輕易忘掉傷痛嗎?肯定不能。所以我認為,中國人民的仇日情緒,並不是所謂“反日教育”的結果。我希望日本國民能夠正視這一歷史事實。

  日本的年輕一代跟那場戰爭沒有關系,因此不需要繼續背負戰爭的責任,我認為這是強詞奪理的謬論。隻要對於過去那段歷史、日本對亞洲鄰國犯下的戰爭罪行稍加了解,就應當明白,作為日本國民,我們今天所享有的繁榮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就更應當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隻想繼承前人財產,不想承擔歷史負債,這樣的民族不會贏得世人的尊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國向德國提出了近乎天文數字的戰爭賠償要求,這也為后來希特勒政權的上台埋下了隱患。戰后中國的仇日心理與當時的法國有些類似。遺憾的是,德法之間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真正達成了永不再戰的和解。這樣的悲劇絕不能在東亞再發生。作為日本國民,我們應當牢記1972年中國政府放棄向日本索要巨額賠款的英明決斷,更應當學習德國國民堅持道歉的大智慧。

  道歉隻要沒有被接受,就是不充分、不完整的。正是因為日本的道歉尚不充分,中國領導人才再三要求日本明確歷史認識。隻有中國人民認為日本不再需要繼續道歉的那一天,才是日本真正贏得國際社會認可和尊重的開始。前路還很漫長,這個時代仍然需要我們拿出真正的勇氣,不斷認識歷史、真心道歉。

  2015年8月14日18時收聽安倍晉三首相戰后70年講話后,於2015年8月15日上午9時日本戰敗紀念日特書此有感於70年談話之拙見!

  鬆本日中友好協會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