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宜賓市屏山縣書樓鎮美麗的移民安居新區。 四川省扶貧移民局供圖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瓶頸”。2013年,四川省在88個縣啟動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兩年間,從大涼山巔到黑水河畔,從秦巴老區到烏蒙腹地,四川省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區施策,合力並舉,以“四大片區”為主戰場,開展基礎、產業、新村、能力和生態“五大扶貧工程”,構建大扶貧格局
在四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被劃分為“四大片區”,分別是高原藏區、秦巴山區、川南烏蒙山區和大小涼山彝區,涉及88個縣(市、區),幾近全省半數。其中,四川省將秦巴山、烏蒙山片區部分縣劃分到一起,採取跨區域連片扶貧政策。
據四川省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劉兵介紹,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四大片區”累計完成投入6684億元,兩年實現減貧114.3萬人,佔全省減貧總數的45.7%。
量身定制扶貧項目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會龍村貧困戶辛克科一家,多年生活在貧困線下。然而,自去年開始,在四川省精准扶貧相關政策支持下,他喂豬養鵝、養牛賣糧,不但脫了貧,還小有存款。今年,他要把常年居住的土房改建為磚瓦房。“有了政府的幫扶,即使蓋新房也不耽誤我摘掉‘窮帽子’。”辛克科算了算家裡的存款,勁頭十足。
2011年,廣安市全域納入四川省秦巴山區規劃,列為全省新階段扶貧攻堅“四大片區”之一。從那時起,廣安市大力實施秦巴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程,促進了連片扶貧區域及輻射區域整體性脫貧。如今,全市已建成79個連片產業基地、11個重點連片產業帶,輻射帶動了貧困地區產業大發展。
再看瀘州敘永枧槽苗族鄉觀音橋村養殖大戶羅賢國,如今通過養殖烏骨雞年收入已超過4萬元。“我有100多平方米大棚養殖基地,養了800多隻烏骨雞。政府每隻雞苗補助20元,除去成本,每隻雞的平均利潤大概50元。”羅賢國介紹。從“撒胡椒面”式的幫扶到“精准幫扶”,烏骨雞養殖產業成為當地政府為村民量身定做的一道“大餐”。
川南烏蒙山區和赤水河流域是瀘州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通過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干部群眾“結對認親、對口幫扶”等政策,去年當地共減少貧困人口7.59萬人,超出目標任務2100人。
找准扶貧難點所在
據四川省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瓶頸”。片區貧困的總體特征是:貧困量大面廣、貧困程度深,區域性貧困突出,因災因病返貧致貧、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嚴重。
“四大片區”貧困主要存在“六易六難”問題:一是扶強易扶弱難。由於貧困群眾缺錢無力投入,扶貧資金很難真正落實到急需扶持的貧困區和貧困戶﹔二是扶村易扶戶難。現在扶貧資金可以進入片區和貧困村,但是真正落到貧困戶上還不夠﹔三是建房易培育產業難。扶貧資金用於貧困戶住房改造容易見成效,但是貧困地區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制約,產業后續發展難度較大﹔四是建設基礎設施主干易完善末端難。片區內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末端建設滯后,“毛細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裡”問題普遍﹔五是解決共性問題易突破個性問題難。片區貧困的共性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發展難等問題。但是各片區的貧困有各自的特點,個性問題致貧比較突出﹔六是消除傳統成因易克服體制成因難。傳統致貧成因多是人口多、勞力缺乏、行路難等。這些貧困成因相比之下容易克服。但是像貧富懸殊問題,收益分配制度、資源開發制度設計不合理等體制致貧成因,克服比較困難。
為了解決扶貧難點,補上“短板”,2013年,四川省順勢而為,在88個縣啟動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兩年間,從大涼山巔到黑水河畔,從秦巴老區到烏蒙腹地,四川省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區施策,合力並舉,以“四大片區”為主戰場,開展基礎、產業、新村、能力和生態“五大扶貧工程”,構建大扶貧格局,開創攻堅新局面。
突出片區扶貧重點
在藏區,四川省圍繞發展、穩定、民生三件大事,推進藏區新居建設、教育發展振興、醫療衛生提升、社會保障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扶貧解困行動等“六項民生工程計劃”,累計完成投資154億元,實現減貧7.8萬人。在彝區,在實施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的基礎上,啟動彝家新寨建設、鄉村道路暢通和大交通建設、農田水利建設、教育扶貧提升、職業技術培訓、特色產業培育、農業新型經營體系構建、產業發展服務、衛生健康改善、現代文明普及等“十項扶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4.04億元,實現減貧12.9萬人。在秦巴山區和烏蒙山區,實施76個連片扶貧開發、818個整村推進等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5.2億元,著力解決片區貧困群眾住房、飲水、產業、公共服務等民生難題,實現減貧93.6萬人。
幸福不隻體現在數字上,更展現在當地百姓的笑臉上。“四大片區”有不少百姓走上了“旅游脫貧”的新路。
阿壩州汶川縣的宋祥麗在地震前是當地一家工廠的職工,每月僅有1000元左右的工資。地震后,她開起了“川江魚府”,成為震后首批吃上“旅游飯”的人之一。今年,汶川“大櫻桃採摘節”為當地帶來了40多萬游客,實現旅游收入1.6億元,售出大櫻桃270萬公斤。當地農民紛紛感慨,以前大櫻桃隻能低價賣給批發商,還要承擔運費,現在旅游業發展了,足不出戶就能把果子賣個高價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四川實現鄉村旅游收入2367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四大片區”實現鄉村旅游收入115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在瞄准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扎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等政策的推動下,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萬人減少到497.6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7.7%。”劉兵告訴記者,四川連片扶貧的步伐將越走越穩。(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