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遺孤中島幼八:作為日本人我應向中國人道歉

2015年08月15日17: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日本遺孤中島幼八:作為日本人我應向中國人道歉

  原標題:日本遺孤中島幼八:作為日本人我應向中國人道歉

  中新社廣州8月15日電 題:日本遺孤中島幼八:作為日本人我應向中國人道歉

  作者 陳啟任

  “今天是8月15日,7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結束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作為一個日本人,我向大家道歉。”今年73歲的日本遺孤中島幼八15日在廣州談起這段歷史時幾度哽咽。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的時候,在廣東、香港犯下滔天罪行,燒殺擄掠、轟炸,給廣東、香港的民眾帶來了災難,作為日本人,我應該向中國人道歉謝罪。”在2015年南國書香節暨廣州書展上,中島幼八向廣東當地民眾致歉。

  此番來到廣東,中島幼八帶來了他寫下的中文書《何有此生: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在此之前,他在日本掏養老金自費出書《何有此生》(日語)而受到廣泛關注。該書以他作為一名日本遺孤的角度,從戰場之外記錄了這場戰爭。

  1942年生於日本的中島幼八,一歲時便跟著父母隨“日本開拓團”來到中國東北。他擁有三個中國名字:陳慶和、李成林、趙成林。這是他四位中國父母賦予他的名字。

  “我的生父被征兵,當了炮灰,一去不復返。生母剛生下妹妹,正在坐月子,十分虛弱。”中島幼八說,日本戰敗后,“開拓團”的成員們四處逃難,他的母親隻能在飢寒交迫之時將他往外送,尋找中國的好心人收養。

  “當時我骨瘦如柴,營養失調,肚子一直是鼓鼓的,就要死去。很多家庭看我病成這樣,都不想收養。是我的養母把我抱走,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才沒有死。”中島幼八回憶說:“於是我從3歲就跟著我的養母孫振琴生活,一直到16歲,整整13年。”

  16歲之時,中島幼八乘船回到日本,與生母重逢。談起重回日本,他說:“這是受老師的啟發,我與生母分離,承受著戰爭的傷害,我應該回到日本,做些有益於中日友好的事情。”

  回到日本后,中島幼八在1966年進入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總部事務局,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全面投身於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民間運動。之后也一直從事翻譯工作,為兩國的交流服務。

  談到近來日本執政者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內容的一系列新安保法案,中島幼八說:“很多日本民眾都反對法案,紛紛走上街頭,包圍日本國會表示抗議,我7月份也參與到反對該法案的抗議隊伍中,我看到甚至有比我年齡更大,坐著輪椅的老人也在用行動抗議。”

  中島幼八稱,他寫書,是想讓更多日本民眾了解中國人的善良,讓日中兩國能永遠友好下去。

  中島幼八說:“我本不是寫書的,寫這兩本書,用盡了我全身的力氣去寫,我寫這書也是獻給我的中國養父母、鄉親們,是他們的善良、人道主義,讓我活了下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