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8月15日電題:強軍先鋒遠火營——記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遠程火箭炮營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
三軍聯合實兵演習激戰正酣。風大,浪高,藍軍艦艇趁勢向紅軍岸灘逼近。
測定氣象數據、解算射擊諸元……紅軍指揮長一聲令下,一枚枚火箭彈如利劍出鞘,騰空而起,呼嘯著刺破長空,藍軍艦艇在幾分鐘后瞬間變成一片火海。
打出中國陸軍新型炮兵八面威風的,就是傾力鍛造戰之必勝“火力鐵拳”的強軍先鋒——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遠程火箭炮營。
營小責任大,強軍有作為。自2009年換裝某新型遠程多管火箭炮6年來,遠火營官兵圍繞打贏攻堅破難,圓滿完成了“聯合-211”演習、“使命行動-2014”演習、夜間遠程信息火力打擊聯合演練等10多項重大任務,開創了我軍遠火系統訓練多項第一,榮立集體一等功一次等,2014年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良器現 改觀念
2009年5月,遠火營官兵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新裝備——某新型遠程多管火箭炮。
遠火,是在傳統火箭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智能型武器裝備,射程可達150公裡以上,填補了傳統火炮與戰術導彈之間的火力打擊空白。
海灣戰爭中,遠火首次亮相就給伊拉克軍隊造成重大殺傷。美軍的一個連齊射,可以摧毀標准軍用地圖上1英裡方格內的所有地面目標,由此遠火也被稱為“方格終結者”。
盡管在此前的兩三年間,遠火營所在的某炮兵旅黨委已經根據部隊即將換裝的信息,做足了功課——投資百萬元用於遠火武器系統配套設施建設,先后建成包括車炮庫、模擬訓練室、修理車間等在內的4000多平方米的遠火配套用房,以及10多個發射陣地、技術陣地等。
可當遠火一輛輛披紅戴花出現在營區時,給官兵的沖擊,遠遠不只是視覺上的一個個“龐然大物”,還在思想觀念、訓練模式等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指揮車班長顏玉超,曾是全旅數一數二的偵察班長,最拿手的是炮隊鏡、計算盤。可他登上新型指揮車的那一刻卻傻了眼——曾經熟悉的觀測器材一樣沒有,眼前的儀器儀表從來都沒見過。
咋辦?從不服輸的顏玉超內心裡涌起了征服的欲望。他把30多本隨裝教材裝在挎包裡、放在枕頭旁,隻要有空就去學。指揮車信息化含量高,屏幕多、按鍵多,他把自己鉚在車上練操作、記流程。
憑著這股勁頭,3個月的時間,顏玉超摸清了營指揮車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將上千字的操作程序簡化成為百余字的操作口訣,成為全營指揮班長中的教練班長。
如果說單兵轉型靠的是勤學苦練,那麼整體轉型,靠的則是另辟蹊徑的探索。
全營組網訓練是遠火系統形成體系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新裝備訓練最不同於以往的內容。幾十台裝備都要互聯互通,而且口令傳輸必須准確有序,不能延遲,更不能搶先。
組網訓練剛開始,報文五花八文,營連長的口令根本傳不下去。於是,官兵們就比照車上的戰位,像對台詞一樣規范口令、梳理流程。
那段日子,全營就像著了魔一樣,把開會叫“組網”,把動員叫“過電”,把講評叫“自檢”,訓練術語都成了日常交流口語。最終,各要素各自為戰打亂仗的問題解決,班排連營協同操作實現了無縫對接。
換裝當年,遠火營通過上級考核驗收,所有課目實現了全優。
箭在弦 苦練技
戰士陳欽,曾是機關裡的一名公勤人員。這可是個讓同年兵打心眼裡羨慕的好崗位。
可這個來自泰山腳下的山東小伙,卻一心想體驗體驗用手指觸摸遠火的感覺。全旅開始“海選”后,他立即報了名,還在到遠火營服務的申請中這樣寫道:“我要駕馭遠火,實現我們的強軍夢……”
來到遠火營后,陳欽發現,要玩轉這個牛裝備,可不是簡單的事。他說:“隨后的5個月時間裡,我和戰友們每天都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每周訓練7天,每天14個小時。”
事實上,為了實現向上級的“當年具備實打能力”的承諾,遠火營所有官兵都拼了——
無裝備操作,他們就把裝備面板在硬紙板上等比例畫下來,就在宿舍練操作﹔沒訓練場地,他們就搬個馬扎在宿舍裡按戰斗要素分組,空對空“對口令”,模擬練流程﹔模擬訓練時,由於訓練席位少,大家隻好24小時輪班倒,甚至爭機位、搶時間,不少平時關系不錯的戰友紅了臉……
遠火營官兵苦練到什麼程度,有這樣幾組數據可以作証:旅衛生隊發放最多的藥品是創可貼、西瓜霜和牛黃解毒片﹔全營4個月用了1年的訓練用電,1個營用了全旅半年的訓練用油……
“新裝備訓練就要與時間賽跑,能搶一分是一分,能爭一秒是一秒!”旅政委盧業飛說。
技術室,是遠火營有別於傳統火炮營的獨特編制,擔負著遠火的日常維護、技術檢測和戰地搶修三大任務。
2010年,遠火營迎來列裝后的首次實彈射擊。來自廠家的幾十名技術保障人員,在營區和陣地上忙得團團轉,本該展露拳腳的技術室官兵卻很少能插上話,更插不上手。
“關鍵還是我們的技術不過硬。”技術室主任張增吉心裡很是窩火,可有火也隻能憋在心裡,所能做的就是埋頭苦練保障技能。
2011年秋,一場實兵實彈演練打響在即,一台炮車突現故障,按規定必須返廠維修。張增吉主動請纓,帶領8個技術骨干開始拆裝維修。
“要知道,一輛炮車,有好幾千個零部件,足足可以擺滿兩個籃球場。拆下來容易,裝上去更難。任何一個線圈的正負、任何一個螺母的鬆緊、任何一個數據的誤差,都可能會讓裝備受到損傷。”張增吉說。
3天3夜,張增吉和戰友們沒有合眼,在修理間裡把炮車零件一件件地拆下、一件件地裝上,又一件件地測准,反反復復好幾個來回,最終將炮車恢復到了正常狀態。
離弦箭 一擊勝
2010年5月,遠火營奉命遠赴千裡之外,進行首次實彈射擊。
大漠初夏,時常漫天黃沙。
駐訓生活異常艱苦。經常是飯菜剛盛好,一陣風刮來,戰士的碗裡就是一層沙。夜裡風沙更大,睡著睡著,帳篷突然被刮跑了,官兵們摟著帳篷杆睡覺是經常的事。
可這些,對遠火營官兵來說,都不算啥。因為,厲兵秣馬為的就是點火發射的那一刻。
這天清晨5時20分,遠火營按照預定方案佔領發射陣地。隨即,戰場無人偵察機升空,偵察、火控、情報雷達開通,氣象雷達發回氣象通報,戰場動態網絡構建完畢……實彈射擊准備完成。
不曾想,剛進入85秒發射倒計時,炮長顯示器突然黑屏。
瞬間,陳欽的頭發都豎了起來。他知道,如果火箭彈的參數不正常、點火失敗,就可能留膛甚至炸膛。
他掰開線纜盒,線纜連接正常!再看地控操作顯示台,返回值正常!一年的訓練經驗告訴他,可以發射。
此時,已進入到48秒倒計時。陳欽果斷下達“准備射擊”的命令。
7時,指揮部下達發射命令。一陣巨響,火箭彈呼嘯著劃破長空……遠火營首次實彈射擊,首發命中,發發命中。
8天后的第二次實彈射擊,遠火營再次創造發發命中的佳績。
2013年,遠火營首次演練夜間遠程火力打擊。
一輛炮車剛進入炮位,傳動軸突然斷了,炮車斷電,演練被迫中斷。
發射在即,要恢復供電,必須把斷軸立即掏出來。關鍵時刻,戰士張文杰鑽進車底,雙手死死拽住傳動軸,一把抽了出來。
由於摩擦產熱,斷軸滾燙無比。短短幾秒間,他的頭發全焦了,手套燒破了,袖子也糊了,手臂也被燙得起滿了泡。
張文杰的勇敢,保証了發射的正常進行。隨即,6發火箭彈劃破夜空,全部命中目標。
“我的這幫兵啊,素質很過硬,關鍵時刻能頂得上去。”旅長楊國斌說。
可這幫過硬兵背后的酸甜苦辣,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陳欽妻子懷孕了,可喜訊還沒來得及告訴丈夫就變成了噩耗。孕檢顯示,胎兒沒有胎心,需要流產。
此時此刻,對妻子來說,還有什麼比丈夫在身旁的陪伴更能療傷的呢?
天秤兩端,一頭是需要療傷的愛人,一端是即將進行的發射演習。
陳欽思考再三,還是選擇了后者。
演習結束,陳欽匆忙趕回家中。妻子淚如雨下,質問:“又不打仗,你到底忙啥?”
陳欽輕聲說了一句:“我在奉獻。”
妻子一把抱住陳欽,在丈夫的肩頭狠狠咬了一口,哽咽著說:“你啥時候也能向我奉獻一回?”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