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証【2】

——重訪抗戰勝利受降地

2015年08月14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河內聆聽歷史的心跳

  本報駐越南記者 楊 曄

  驕陽穿透雲層給大地帶來晴朗,細雨趕走悶熱為人間送去清涼。

  8月,河內,雨后,華燈初上。此時的巴亭廣場上如往日一樣聚集了眾多納涼休閑的市民,面容平靜的老人、盡情玩耍的兒童、路燈下苦讀的學生,一切都像往日那樣平靜自然。唯一與往日不同的是,廣場上增加了一群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國慶活動而緊張排練的歌舞團演員。廣場四周錯落分布著越南黨、國會和政府的最高領導機關,國會大廈和越共中央駐地隔著獨立大街與黃文樹大街分別位於其正東和東北。廣場建筑的核心部分是越南的“心臟”——國父胡志明的陵寢,在陵寢的北側有一座被花樹掩映的四層黃色小樓,它獨特的外形和鮮艷的顏色迥異於周邊其他建筑,那裡就是著名的國家主席府,距離越南“心臟”最近的地方。

  主席府1906年竣工,當時是法國殖民當局總督府,共有30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獨特的設計,足見當年的奢華。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越南,1945年3月取代法國成為越南的最高殖民統治者,總督府也改弦更張變成日本殖民高官府邸,直到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才回到越南人民的手中。如今這裡早已變成越南最重要的國事場所,為來訪的外國領導人舉行的歡迎儀式均在主席府小樓前的廣場舉行。位於主席府二層的大廳是越南國家主席會見重要外賓的地方。大廳呈長方形狀,四面通透,正中擺放著胡志明主席的半身銅像,銅像兩邊常年擺放著定時更換的盆景。在大廳的西側還挂有兩面鏡子,廳的南面有一扇門將大廳和附屬的小會議廳連通。大廳南面還擺放了兩座瓶體嵌滿貝殼的巨大瓷瓶。每個到過那裡的人無不贊嘆室內精美的裝飾與厚重的人文氣息,而更令人感嘆的是這間屋子在70年前曾見証了一段壯懷激烈的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盟軍統帥部8月17日發布的1號令,越南、泰國、老撾三國北緯16度以北地區均由中國軍隊受降。因此越北地區成為當時中國戰區16個受降地之一,也是唯一的海外受降地。而今天的主席府就是當年舉行受降儀式的地方,當年跨境受降的是中國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上將。1945年9月8日晚,盧漢將軍指揮20萬大軍分數路進入越北,由於趕上北部暴發洪水,受降部隊20日才全部抵達相應地點。22日盧漢乘坐專機“衡山號”抵達河內嘉林機場。28日受降儀式在總督府隆重舉行。據史料記載,當日,總督府廣場前中、美、蘇、英四國國旗高挂,總督府正面樓上中國國旗迎風招展,參加儀式的還有美英兩國和越盟的高級代表。受降儀式上,盧漢將軍端坐大廳正中,駐越日軍38軍指揮官土橋勇逸中將代表3萬多侵略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受降儀式之后的幾天裡,第一方面軍所轄部隊接收了受降區境內一切侵略日軍,同時沒收了日本在越一切機構和財產。中國軍隊在越南還解救了4000多名被日軍俘虜的英法印度籍盟軍士兵。歷史上這次中國軍隊跨境受降意義非凡,不僅宣告當時中國徹底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也標志著日本殖民統治在越南的徹底終結。70年前,經過無數中華英雄兒女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同樣屬於世界人民。據越南史料記載,在1943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期間,由於日軍的瘋狂掠奪,本是魚米之鄉的越南北部爆發大飢荒,奪走了至少200萬越南人的生命。當年的慘禍留下了寶貴的照片資料,累累白骨昭示著侵略者的罪惡,至今河內還保留著一座紀念大飢荒死難者的靈台。因此當盧漢將軍的部隊入越受降之際,越南人民自發地為中國軍隊准備食物,擔任翻譯和向導。在9月28日受降儀式當天,河內數千民眾自發來到總督府門前,和中國軍隊一起共同見証那個激蕩人心的時刻。

  今天的主席府已不再對外開放,不過仍辟出一小塊區域供國內外游客駐足遠觀。記者曾在此偶遇一隊由學校組織前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越南中學生。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年少的孩子眼裡充滿自豪,但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知道中國軍隊在此受降的歷史時,孩子們都茫然地搖了搖頭。而中國游客對此也是知者寥寥。

  夜越來越深了,人群也都已散去。此時,屬於巴亭廣場的夜晚才真正到來。剛才廣場上歡樂祥和的場景與歷史上的一幕幕在記者腦海中交替閃回:70年前曾經有一批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中國人為了民族、國家和子孫后代的幸福生活而舍生忘死。70年前的刀光劍影與搖天動地的吶喊已漸漸遠去,但歷史的煙塵不會散去,中華兒女的英雄精神永存!

  (本報河內8月13日電)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