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參謀親歷南京受降:“岡村寧次的手一直在抖”

2015年08月11日16:2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警衛參謀親歷南京受降:“岡村寧次的手一直在抖”

  新華網南京8月11日電(記者孫曉錚 王綏翊 林凱)“岡村寧次的手一直在抖,印章都蓋歪了。”70年后,時任警衛參謀的王楚英回憶起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的情景,記憶猶新。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大禮堂迎來了它最重要的時刻——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這裡向中國政府呈交投降書。

  擔任警衛參謀的王楚英,當時負責受降典禮的內外布置。他清楚地記得,從中山東路黃埔路口一直到禮堂外1200米,每隔50米豎著一根旗杆,挂著中、美、英、法、蘇五面國旗。每個旗子下站著兩名憲兵,兩名新六軍武裝士兵,一直到大禮堂門口。

  “上午9點,岡村寧次在受降書上簽下‘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后蓋下了圖章。”王楚英告訴記者,“當時現場的一千多人應該都看到了,岡村寧次的手一直在抖。”

  受降儀式時間雖然隻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意義重大。“八年裡,我們浴血奮戰、團結一心,才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這是全中華民族的勝利,也是全世界的勝利!”說起當初的心情,王楚英依然慷慨激昂。

  王楚英1923年出生在湖北黃梅,是中國遠征軍老戰士。據老人回憶,他14歲參加淞滬會戰,之后隨部隊轉戰皖南。1939年考入中央軍校17期,1941年畢業后,到雲南作戰。隨后參加入緬遠征軍,組織華僑抗日志願隊,后任史迪威的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1944年,王楚英調任新六軍14師作戰科長。

  1945年8月,他到昆明美軍參謀指揮學校受訓。“8月初的一個晚上,我們正在禮堂看電影。九點半左右,美國一個教官跑過來,大聲說:‘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日本投降了!’禮堂裡馬上沸騰了,伴隨著歡呼聲與叫喊聲,全場的帽子都飛上天了!”回憶這一場景時,王楚英依然激動不已。

  “我從來不喝酒,但那天也被人灌醉了。在昆明街頭,哭喊著擁抱,敲鑼打鼓狂歡。”王楚英繼續回憶說,“城裡的老百姓原本都在睡覺,后來也都被我們吵起來跟著敲鑼打鼓,放鞭炮慶祝。”

  老人說,勝利狂歡后的第二天,他就接到軍長廖耀湘的電報,要他馬上回芷江軍部。到芷江后,廖耀湘對他說:“你不要回昆明了,有任務。”

  緊接著,王楚英以警衛負責人的身份,親歷了中國戰區日軍從芷江洽降到南京簽降的全過程。

  1949年,王楚英前往台灣,1954年回到大陸,此后在南京市城建局勘測大隊工作了24年。如今,他在南京城西的一處居民小區安度著晚年。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