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2015年08月03日09:4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

▲陳嘉庚后來應福建新聞社之請親筆題詞的提案內容。

  1938年10月,愛國華僑陳嘉庚給國民參政會發去的“電報提案”,被稱為“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回顧這個“電報提案”事件並深入了解其真實情況,可以給我們帶來多方面的歷史思考。

  汪精衛深患“恐日病”,在全國抗戰激烈進行之時竟倡言對日“和平”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在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召喚和指引下,中華民族掀起空前規模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軍民以極其英勇的斗爭,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陰謀。但在這為正義而戰的大潮中,卻不時出現破壞全國團結抗戰的逆流。

  時任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被日本的實力嚇破了膽,視抗日為危途,極力宣傳民族失敗主義,進而轉化為投降主義,一再主張和要求對日妥協、和解。1938年10月,日軍進攻廣州、逼近武漢。汪精衛對中國抗戰的前途更加悲觀,10月11日他在對德國海通社記者談話中公開宣稱:中國在抵抗侵略之際,同時並未關閉第三國調停之門,不過調停之能否成功,須視日本和平提議之內容為斷耳。如條件不妨礙中國之生存與獨立,則或可為討論之基礎。21日,他接見英國路透社記者,再次表示願與日本談判實現“和平”,謂:如日本提出議和條件,不妨害中國國家之生存,吾人可接受之,為討論之基礎,一切視日方所提出之條件而定。

  路透社以“汪精衛發表和平談話”為名報道了上述言論,引發國際上許多猜測,“外間盛傳(中日)和議”,甚至傳出中國已接受意大利調解,與日本商議和平條件,蔣介石下台等傳言。國民黨的一些官員本來對抗日救國信心不足,受之影響,此時也就表現出“傾向於和平”的態度。

  在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抗爭之時,身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和國民參政會議長的汪精衛竟然倡言與敵人“和平”,這是一種嚴重的背叛行為,它蠱惑視聽,破壞中國抗戰大業,危害甚大。

  陳嘉庚在規勸汪精衛無效后,為了遏制“投降”狂瀾,向國民參政會發去了一個“電報提案”

  全國抗戰爆發后,僑居新加坡的陳嘉庚積極為祖國抗戰奔走呼喊,他聽說汪精衛主張與敵“和平”妥協之初,本不相信確有其事。在看到路透社的報道后,他於10月22日以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名義致電汪精衛,探詢其事,並告誡之:“敵暫時得意,終必失敗”,“和平絕不可能,何若嚴加拒絕,較為振奮人心也”。

  但汪精衛在回復陳嘉庚的電報中,堅持其謬論,並強詞奪理地說:“蓋抵抗侵略與不拒絕和平,並非矛盾,實乃一貫。和平條件如無害於中國之獨立生存,何必拒絕?”於是,陳嘉庚再電汪精衛,忠言規勸:先生居重要主位,關系至大,倘或失誤,不特南僑無可諒解,恐舉國上下,皆不能諒解。“萬望接納老友忠告,嚴杜妥協之門,公私幸甚。”26日,在進一步獲悉汪精衛投降活動的消息后,他發電嚴厲警告之:“先生主和甚力,事雖絕不能成,難免發生摩擦,淆亂觀聽。今日國難愈深……堅持抗戰,終必勝利,中途妥協,實等自殺……坐享漁利,唯有敵人。”他嚴詞駁斥汪精衛的謬論說:秦檜陰謀,張昭降計,豈不各有理由,其如事實何哉!萬乞俯順眾意,宣布擁護抗戰到底,拒絕中途妥協,以保令譽,而免后悔,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然而,汪精衛當時已經與日方秘密接觸,准備鋌而走險,因此對陳嘉庚的規勸置若罔聞,他敷衍說:“侵略國破壞和平,被侵略國保障和平,抵抗侵略,國內之團結,國際之援助,全恃此為立腳點,此為中央一貫之方針,無論何時,均有闡明之必要。當此危急存亡之際,謠言繁興,尤賴明識辨正之也。”陳嘉庚的勸阻,沒有奏效。

  陳嘉庚在規勸汪精衛的同時,亦分別致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孔祥熙和國民黨要人宋子文﹔后又致電蔣介石。其意在於提醒和希望國民黨當局阻止汪精衛的“和平”陰謀,但未得要領。蔣介石答之以“抗戰決策,已發布告國民書”,孔祥熙的回電竟稱關於汪精衛的言論是“謠言”。

  陳嘉庚還希望借助輿論力量,阻止汪精衛的活動,他將上述共7封電報在新加坡的一些報紙上公開發表,並將致汪精衛的電報拍發重慶某報,請為登載,結果對方懾於汪精衛的權勢而沒有刊載。於是,他以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身份,向即將召開的國民參政會發去一個“電報提案”,其主要內容為:“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

  陳嘉庚的“電報提案”猶如重磅炸彈,形成了反對投降主義的巨大沖擊波

  陳嘉庚的“電報提案”轟動一時,被稱為“炸彈提案”,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開啟了對汪精衛“和平”投降活動的重大斗爭。其時,國民黨內對汪精衛破壞抗戰的“和平”謬論漠然處之,並以“批評官吏就是反政府”的規定控制輿論。因此在汪精衛等人的鼓噪下,“和平”謬論猖獗,而對其反對和批駁之聲則難以公開。陳嘉庚以國民參政會提案的合法形式,打破了對汪精衛“和平”言論噤聲的沉悶局面,把反對汪精衛“和平”活動的斗爭公開化、合法化,因此開啟和形成了反對汪精衛“和平”投降活動的斗爭。

  第二,給予汪精衛等“主和派”沉重的一擊。汪精衛屢發“和平”言論,是企圖制造一種輿論,進而利用其議長的權力,操縱國民參政會形成有利於其“主和”的決定,擴張聲勢,為實行投降主義陰謀打基礎。陳嘉庚提案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與汪精衛“和平”主張對沖,挑戰和打擊其投降主義。汪精衛深切感覺到了其指向所在,因此在對該提案的討論中派人群起圍攻。由於該提案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與會多數參政員的贊同,最終以“公務員不得談和平”為題通過。這對汪精衛及其代表的“主和派”是沉重的一擊。

  第三,與中共反對汪精衛投降主張的斗爭形成有力的配合。對於汪精衛的陰謀,中共洞悉其奸,予以堅決的斗爭。1938年10月15日,《新華日報》發表評論,嚴正指出:“時至今日,如猶有人欲謀妥協或投降者”,“實系破壞吾人抵御外侮之決心,無疑為一漢奸,為虎作倀”,“勢將為國人所棄”。國民參政會召開之時,中共參政員林祖涵等提出的《嚴懲漢奸傀儡民族叛徒以打擊日寇以華制華之詭計而促進抗戰勝利案》指出:“一切參加南北各省傀儡組織之民族敗類,削除其國籍……人人得誅之”。與會6名中共參政員聯名提出的《關於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持久抗戰爭取勝利問題案》等提案,均具有反對汪精衛“和平”投降逆流的強烈針對性。經過與汪派的激烈斗爭,中共的這些提案作為重要提案都獲得通過。這些提案和陳嘉庚的“電報提案”互相配合,成為這次國民參政會的主旋律,形成堅決抗日、反對議和投降的強大聲勢。

  (李東朗 作者為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

  主題延伸

  關於“電報提案”內容的幾個文本

  多年來,關於陳嘉庚的“電報提案”存在多個文本,現列舉如下:

  1938年10月25日陳嘉庚發出、國民參政會次日收到的電報原文為:“日寇未退出我國土之前凡公務員對任何人談和平條件概以漢奸國賊論”,共30字。

  國民參政會秘書處將其精煉為:“日寇未退出前不得談和平”,共11字﹔后又修改為:“日寇未退出我國土前不得言和”,共13字。

  最終提交大會、由汪精衛宣讀的提案為:“公務員不得談和平”,共8字。

  鄒韜奮在回憶中將提案內容概括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共11字。

  陳嘉庚后來為福建新聞社手書的版本為:“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以前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當以漢奸國賊論”,共30字。(周經緯)

(來源:北京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