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位於淡水河畔,涵蓋台北市忠孝西路以北、承德路以西,屬於今日台北市大同區的范圍。本地區南面緊鄰台北車站商圈,北有中山高速公路通過,交通運輸便捷,人口活動比較熱絡。
早期的大稻埕是少數民族平埔族“奇武卒社”居住之所,清代中期,開始有少數漢族人來墾荒耕作,因為到處都是晒谷子用的空地,因而被稱為“稻埕”。
清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同安人林藍田來到大稻埕開設店鋪,是本地商業行為的開端。后來
艋舺發生激烈的“頂下
郊”移民械斗,下郊人
輾轉來到大稻埕,沿淡
水河興建比鄰屋社、重
修廟宇,並從事出口貿
易,逐漸形成街市。咸
豐十年,清朝政府遵照
天津條約開放淡水河通
商,艋舺和大稻埕都是
卸口岸,但由於艋舺河
口淤積,加上居民排他
性強,最終將大台北物資集散中心的地位讓與大稻埕。各國商人在沿河的貴德街、南京西路上設立洋行,從事茶、糖、樟腦運銷,迅速造就了大稻埕的財富。
日本佔領台灣時期,為了將台灣打造成日本資源重要供給地,日本人在台灣興修鐵路和公路。縱貫鐵路的全線通車,大稻埕的貿易更加繁忙,其時,大稻埕街市也擴展到了圓環附近。1945年台灣光復后,淡水河的淤積使大稻埕失去河港功能,盛極一時的茶葉貿易也衰退下來,幸而當地集結了進出口商,仍舊維持著一定數量的商業活動,直到市中心轉移,才變成台北市外圍的老舊社區。
而大家現在熟悉的迪化街,正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不僅是當地最早的市街,直到今天都還保持著舊日的繁榮景象,迪化街佔有地利之便,位置靠近淡水河岸碼頭,又保持適當距離以避免漲潮之害。貨品上岸,由后門運進各商家,經過整理再制作,便可直接展售於店面。因此,街上大部分的建筑,都屬於長條連棟商住兩用型店屋,門面不寬,屋身則格外深邃。
迪化街糅合了異國的建筑風格,主要分布在台北大橋以南,到永昌街以北之間的路段。
南北貨、藥材和布帛批發是迪化街最大宗的行業。早年日商大量輸入印花布料,在迪化街南段建立批發站,取代了傳統的染布業,后來廠商更自行研制布料,改做成衣加工,目前這裡聚集了台灣90%的布匹批發商。站在永樂市場放眼望去,入眼盡是鱗次櫛比的布庄招牌。
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是當地信仰中心,每年農歷五月十三的祭奠最是熱鬧,與附近的慈聖宮和法主宮並稱大稻埕三大廟。此外,南京西路、天水路、歸綏路、貴德街、甘谷街、保安街、涼州街以及延平北路上,也遍布著當年陳天來、李春生、辜顯榮等富商巨賈住過的氣派豪宅,從這裡還能感受到當年大稻埕的繁華風採。
(高楊)
(來源:人民政協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