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鑫
“為什麼產地西瓜滯銷,城裡買瓜還這麼貴?”近期,每一篇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后面,都可能有不少網友發出類似疑惑。近日,農業電商平台一畝田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西瓜交易鏈條中,各種中間收費總和居然接近了產地“裸瓜”價格。此外,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成本增加更是影響瓜價的核心原因。
據了解,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家批發市場的採購商張先生為了採購優質貨源,遠赴安徽碭山,採購了近六百噸西瓜,產地價每斤0.25元。張先生說,從產地運到市場,就在進入市場大門的那一刻,一個西瓜的“身價”就能翻倍。以安徽碭山西瓜拉到哈爾濱批發市場為例,西瓜從地頭上集中運輸到裝貨點,一斤大概需要1分錢的短途拉瓜費,上車驗瓜成本大概1分錢,(裝車)碼瓜費2分錢,草墊費1分錢,代辦費2分錢,批發市場進場費100塊錢一噸、合2分錢一斤,加上市場衛生費500塊錢,1.1萬元一車的長途運輸費,以32噸的車載量算,算上千分之三的損耗,從產地到批發市場至少需要0.25元的流通成本。
一畝田市場人士分析,對於瓜農和採購商而言,最大的成本還在於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浪費和時間消耗。由於缺少信息,瓜農有瓜賣不掉,隻得爛在地裡,城裡的採購商又找不到合適的貨源,錯過銷售旺季,推高了瓜市價格。入夏以來,越來越多的瓜農和採購商都選擇在電商平台達成交易,以減少時間成本和各類消耗。
今年6月中旬,一畝田針對西瓜交易推出“瓜行天下”活動,鼓勵採購商優先選擇優質產地的簽約採購商,減少繁瑣的中間環節,保障貨源價格和質量的穩定,有效減少了西瓜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全國33個省市區的西瓜採購商累計達成西瓜交易4.8億元。
(來源:農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