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空軍墳銘記抗日烈士血洒長空守護陪都

2015年07月24日17:0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重慶:空軍墳銘記抗日烈士血洒長空守護陪都

  新華網重慶7月24日電(記者韓振 周文沖)在重慶市南岸區的南山上,有一座埋葬抗日戰爭時期空軍烈士英靈的空軍墳。空軍墳銘記了抗戰期間,在作為陪都的重慶上空,曾有過的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空戰。在中日雙方力量懸殊的空中纏斗中,數百名空軍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1938年2月18日,9架日軍敵機沿長江而上,首次對重慶進行轟炸。日軍企圖借此讓中國屈服,對重慶轟炸的力度和頻度不斷升級。據統計,1938年,日機轟炸重慶及周邊地區,僅有一次出動的飛機數量超過20架,而1940年,日軍一次性出動飛機上百架的轟炸就多達16次。

  面對日軍敵機的肆意侵略,中國空軍的力量卻極為薄弱。“當時中國沒有航空工業,飛機都是從國外購買,因此數量非常有限。”《中國空軍抗戰史》的作者唐學峰說。抗戰初期,駐守在重慶的中國空軍僅有30余架可用的戰斗機,直到1939年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兩個戰斗機大隊進入重慶,戰機總數才達到約80架。

  數量不足之外,中國空軍戰斗機從作戰性能上而言也遠遜於敵軍。唐學峰介紹說,當時中國的主戰飛機飛行速度為每小時350-400公裡,有效作戰高度在3500-5000米之間。而同時期日軍的轟炸機速度可達每小時460-480公裡,作戰高度達6000-7000米。

  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面對數量數倍於己、性能更加先進的敵機,為了守衛空中疆土,空軍戰士明知勝算很小,卻毅然勇敢地駕機升空,與敵機展開九死一生的空中搏斗。

  “隨著歲月的流逝,中國戰斗機的數量越來越少。有一次,我看見單獨一架中國戰斗機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轟炸機。在那樣一種時刻,我曾希望有能力為那一架小小的飛機寫一首不朽的詩。”美國戰地記者史沫特萊曾在《中國的戰歌》一書中這樣描述。

  縱然中國空軍英勇無畏,卻無法扭轉雙方力量的過度懸殊,這種力量對比在此后一段時期內被進一步放大。1940年9月13日,日軍突然出動先進的零式戰斗機,中國空軍遭遇抗戰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空戰,13架飛機被擊落,11架飛機受損,飛行員陣亡10人,受傷9人。受制於力量懸殊,此后中國空軍不得不一度選擇避戰。

  這種情況直到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才得以扭轉,“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為了在中國戰場打擊日本,派遣第14航空隊進駐重慶,並裝備了較日空軍更為先進的野馬式、閃電式戰機,中國空軍才以絕對優勢壓倒日空軍。”重慶飛虎隊展覽館館長代慶標介紹說。

  “從1938年2月日軍開始對重慶進行慘絕人寰的大轟炸,一直到1944年12月大轟炸結束,在6年10個月時間內,為了守衛重慶上空,數百名空軍戰士血洒藍天。”重慶檔案館收集整理處處長唐潤明說,這些犧牲的空軍被埋葬在多個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處就是位於重慶南山的空軍墳。抗戰勝利后,這裡安葬了242名空軍戰士,其中還包括一些蘇聯援華空軍戰士和美國飛虎隊員。1946年3月29日,為了紀念長眠於空軍墳的空軍烈士,重慶為其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公祭活動,軍政要人、各界代表及烈士家屬參加了公祭。

  2010年,抗戰勝利65周年之際,這座“空軍墳”被修繕一新,成為現在的空軍抗戰紀念園,紀念園裡,空軍英雄墓靜靜躺在青草蔓藤間。如今的空軍墳,已經成為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每當清明節來臨,許多學生和社會團體紛紛前來掃墓,點燃心形蠟燭,寄托哀思,紀念抗戰空軍的英靈。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