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肉裡還藏著膠狀物,溫州一菜場查獲疑似“注膠蝦”》后續
經DNA檢測初步認定
蝦中的膠狀物是人為注入的
溫州當地監管部門調查后發現,這批問題蝦很可能來自廣東
目前已委托上海相關機構進一步檢測,以明確膠狀物到底是什麼
上周,溫州瑞安的鄭女士花了200元,在當地南門農貿市場買到了含有膠狀物的大蝦,這事引發了廣泛關注。很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此事進行了立案調查,當事小販也退還了一半的錢。(本報7月15日曾作報道)
但是,這批蝦到底有什麼問題?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吃下去對人有沒有害?我們依然關注,這些問題何時會有答案。
溫州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對貨物進行溯源,發現這批“問題蝦”很可能來自廣東。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還從溫州當地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事件發生后,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將膠狀物質進行了包括DNA在內的多項檢測,可以確定的是——
膠狀物質並不是蝦本身自帶的,而是人為注入的。
監管人員順藤摸瓜
發現“注膠蝦”很可能來自廣東
事件發生后,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最先找到了鄭小姐買蝦的那個攤位。不過,據這位瑞安的涉事攤販稱,這些“問題蝦”都是從蒼南的浙福邊貿水產城批發來的,上家是一個名叫“阿龍”的批發商。
浙福邊貿水產城是一個水產品批發集散中心,“阿龍”的說法是,蝦是從廣東湛江來的,他自己並沒有對蝦注過膠。不過,有水產攤販透露,市場裡的確有賣這種注了膠的大蝦,“平時(蝦)都被放在帶蓋子的泡沫箱子裡。”
7月15日晚,蒼南縣市場監管局靈溪分局執法人員對水產城進行清查,現場果然發現有經營戶正在售賣“問題蝦”,大概有6.25公斤。執法人員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他們在檢查后發現,這批大蝦的頭與身體接連處,有不明膠狀物體。
涉嫌售賣這批“問題蝦”的經營戶姓晏,晏某供述,大蝦是他從蒼南縣某水產品經紀人事務所購進的,一共進了8.5公斤,總價1400余元,在被執法人員查獲前,已賣掉了2公斤多。
晏某還說,鄭女士事件被曝光后,他就知道這批大蝦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但又不願自己承擔損失。直到被查獲前,他原本還打算繼續售賣這批問題蝦。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從相關專家處証實,“問題蝦”的品種為斑節蝦,斑節蝦需要在沙池中養殖,在廣東和福建兩省養殖較多,溫州本地養蝦場一般為泥池,不能養殖斑節蝦。
而在此之前,根據蒼南市監部門的初步調查,這批“問題蝦”來自廣東。“不過,具體貨源在哪裡,那邊到底還有多少這樣的‘問題蝦’,我們還在進一步調查中,也需要廣東等相關部門的配合。”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經DNA檢測分析
膠狀物確實是人為注入的
昨天上午,錢江晚報記者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方面得到消息:已經初步認定,在這批問題蝦中發現的膠狀物,疑似是明膠,不是蝦本身的物質。
“我們做了包括DNA檢測在內的多項檢測分析,發現這些膠狀物質所帶的DNA跟蝦本身的並不一致。所以可以初步証明,這些膠狀物是人為加入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
不過,受到檢測條件的限制,這些膠狀物質到底是什麼,目前還不能確定,但從這批“問題蝦”中提取出來的膠狀物已經被送到上海相關的檢測機構。
“我們打算送去更專業的機構檢測,弄清楚它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毒性。”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說,一旦有結果,監管部門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同時,省食藥監部門也表示,除了委托專業機構組織檢測、查明膠狀物成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外,后續還要求追根溯源,查清含不明膠狀物蝦的具體來源,以及不明膠狀物產生的環節。另外,12315舉報投訴電話也將及時接受和處置市民就該類蝦的舉報。
事件動態
歡迎舉報“注膠蝦”
一旦發現均暫扣並立案
最近這段時間,“問題蝦”事件持續受到關注。
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市場監管局對轄區農貿市場、水產品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冷庫的冰凍蝦開展清查,發現疑似“問題蝦”一律暫扣並立案,並要求查清來源。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在溫州當地,包括“溫州發布”、“瑞安發布”等多家官方微信、網站公布了“問題蝦”提醒信息:市民如果在農貿市場購買到疑似“注膠蝦”,可撥打12315舉報。
另外,根據相關部門的官方信息,截至目前,溫州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355人次,檢查經營戶754戶,沒有再發現類似“注膠蝦”。
溫州市相關部門表示,根據他們的調查,溫州市場上銷售的所謂“注膠蝦”數量並不多。此外,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也組織了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的專家,對溫州當地養蝦比較集中的樂清市的養蝦場和水產攤進行了抽查,也沒有發現“注膠蝦”。
多次出現“注膠蝦”傳聞
全省各地都在進行針對性抽檢
錢江晚報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除了這次溫州的事件外,省內近年內並沒有發現過“注膠蝦”。然而,“注膠蝦”這個詞由來已久,過去幾年裡,廈門、上海、天津等多地屢有“注膠蝦”的新聞爆出。
早在上月末,舟山市也曾出現過“市場驚現‘注膠蝦’”的網絡傳聞。根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1日,舟山市市場監管局在舟山各大菜市場對售賣的蝦進行了抽樣調查,但並沒有發現所謂的“注膠蝦”。
根據相關專家解釋,“注膠蝦”隻可能出現在冰凍蝦中,在舟山、寧波等地售賣的多以活蝦為主。
這起事件后,包括麗水青田等省內其他地區的市場監管部門,也陸續有抽查“問題蝦”的行動,不過截至目前,均沒有類似發現。
不過,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雲南昆明的某些海鮮市場內,近日也發現了一些存有可疑膠狀物的問題蝦。而據當地媒體報道,這些問題蝦也產自廣東,當地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本報駐溫州記者 王益敏 本報記者 馮怡
(來源:錢江晚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