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宿英娜演示太陽活動周期。朱曉穎攝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宿英娜演示太陽活動周期。朱曉穎攝
中新網南京7月16日電 (記者 朱曉穎)對近期外國科學家提出的“太陽變冷”等預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長期跟蹤研究太陽活動的天文專家們16日在受訪時認為,該論點多處存疑,進一步地,因“太陽休眠”致“地球變冷”的預測或是危言聳聽。
據報道,日前,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於威爾士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有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太陽變冷”、地球進入冰河期的“重合”實例。根據人類近400年對太陽黑子的觀測記錄,在被稱為“蒙德極小期”的1645年至1715年,太陽活動異常衰微,太陽黑子觀測記錄幾乎為零,其持續時間長達70年,此時也恰是地球小冰河期。兩者是否存在關聯,科學界尚存諸多爭議。
據紫金山天文台助理研究員周團輝介紹,太陽活動約11年為一個周期,今年正處在人類有記錄以來的第24個周期內。提出預測的團隊,僅對近3個太陽周期進行了模擬,並給出至2030年有關太陽活動預測,很難全面、科學。
根據他們的觀測,在近3個太陽周期內,太陽活動確實呈現下降趨勢,但下降程度十分有限,並未達到“下調”數量級的程度。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宿英娜認為,全球預測太陽活動模型都有其局限性。太陽會否“變冷”?即便是要“休眠”,它將持續多久,會否將地球引入“冰河期”?對這些問題,目前利用任何科學手段都無法確定,其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
宿英娜表示,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預測太陽活動是全球性難題,人類目前隻能通過間接手段,對太陽表面進行研究,對太陽內部“發生了什麼”還無能為力。“現在,對太陽在某個時間點的活動預測都無法做到,更不用說未來了。”她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