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劉長俊:別讓那些鮮血寫就的戰歌失傳

2015年07月15日19:0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老兵劉長俊:別讓那些鮮血寫就的戰歌失傳

  新華網沈陽7月15日電(記者王天德、馬令)【老兵檔案】劉長俊,1926年出生在遼寧省寬甸縣,1945年加入八路軍。新中國成立后,轉業到通化礦務局工作,1986年離休。

  誰能想到,一個年近90歲高齡的老兵竟可默記下當年軍中盛傳的35首戰歌,且吟唱有律,曲調激昂。

  在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新建街道園林社區,老兵劉長俊的家中,他將自己一筆一畫記下的歌本拿給記者看,“我余生隻有一個夢想,希望當年那些戰斗歌曲永遠流傳下去。”

  “很多年,沒有聽到有人唱過那些歌曲了,可能有不少都已經失傳了。”這幾年來,劉長俊憑借記憶默寫下當年的戰斗歌曲,可讓他抱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有的歌詞和調子都記得不夠准確了,隻能以民間曲調補上。

  1926年,劉長俊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冬天穿不上棉褲,有幾年晚上都是蓋麻袋片睡覺。

  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的劉長俊,15歲來到奉天打工,在日本人的一個鐵工廠當工人。由於日本老板對中國工人非常苛刻,他和工友王樹恩在1944年輾轉到河北昌黎謀生。

  在昌黎,劉長俊受王樹恩共產黨父親的影響,和王樹恩一起給八路軍放哨、送信,又一起參加了八路軍。后來,因為字寫得好,他被選為文書,當上了文化干事。

  “那時,幾乎每打一仗,我們都要創作一首戰歌,打仗前后都要唱,有時沖鋒也唱,隆隆的槍炮聲就是最好的伴奏!”劉長俊忘不了,有的戰友歌沒唱完就倒下了,有時在隊伍中唱起歌,有一大半就掉眼淚了。“為啥?想戰友了,教你唱歌的那個老兵,轉眼就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和日本鬼子打仗,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我們就常唱《軍民魚水情》《群眾是我們的靠山》等歌曲,老百姓一聽就明白了,咱們是人民子弟兵!”說著,劉長俊就哼了起來,“八路軍和老百姓,咱們永遠在一起,咱們是受苦受難一家人……”

  新中國成立之后,時任某部指導員的劉長俊轉業到通化礦務局工作,1986年在科長崗位上離休。

  這些年,他很少對人說起自己當年的英勇,卻在單位活動等場合主動演唱那些已讓人有些陌生的戰斗歌曲。

  如今,劉長俊依然精神矍鑠,經常應邀到政府單位、學校、部隊和企業去教大家唱戰歌、講戰斗故事。

  採訪當天,因為剛剛參加社區活動而嗓子有些沙啞的他,堅持要讓記者聽一聽那些戰歌,攔不住地一連唱了《八路好,八路強》《8·15不能忘》等歌曲。

  “我希望別讓那些鮮血寫就的戰歌失傳。”分別時,劉長俊一個勁兒地叮囑記者“好好呼吁呼吁”。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