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鄉裡鄉親》開機儀式現場 攝影:博山電視台記者王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楚群力、費利恰·尼娜·蓋爾曼、吳敏、王智) :在山東省中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個被稱為“十裡桃花溪”的美麗小村庄——中郝峪村。近幾年它因經營“農家樂”而遠近聞名,被評為“好客山東最美村鎮”。七月十一日上午,五十六歲的村民陳煥清把她的“丈母娘大碗茶”農家樂小院收拾停當,趁著客人還沒來,走出院子,向村中心的廣場走去。她邊走邊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說:“俺這個旅游村非常的富裕。看到很多的客人(我)心情舒暢。他們最喜歡放鬆、休閑、吃好、喝好。我們的趙書記,天底下都沒有這麼好的人。別人缺啥,他就讓人家吃上、喝上,讓人家穿上,幫人家蓋房子。”
來到廣場,陳煥清發現已經來了不少村民。主席台前紅色的橫幅上貼著幾個醒目的大字“紀錄片《鄉裡鄉親》開機儀式”。陳煥清和她的朋友孔夏蘭打了招呼,當聽說記者是來採訪開機儀式的,孔夏蘭也對記者說:“第一是上級政策好,第二是俺村有個非常負責的領導,帶領我們發家致富。每個群眾從一窮二白變成這個樣。老百姓太知足了。”
趁儀式還沒有開始,陳煥清和孔夏蘭還高興地和村民們在橫幅前合了影。
沒多久,會場的音樂更響亮了,儀式開始了。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今天我們相聚在山青水秀的博山區池上鎮中郝峪村,隆重舉行紀錄片《鄉裡鄉親》開機儀式……。”
親愛的聽眾朋友,您剛才聽到的是7月11日紀錄片《鄉裡鄉親》開機儀式前的一些採訪片段。這是一部反映中國農民美好夢想的紀錄片,將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俄羅斯東歐地區廣播中心和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政府聯合攝制。
《鄉裡鄉親》以農民、農村和農業發展為主題,將跟拍中郝峪村農家樂經營團隊和老百姓一年的時間,挖掘村官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感人故事。
在開機儀式上,中共博山區委副書記周茂鬆介紹了創作該紀錄片的重要意義。他說:“這部紀錄片以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時代背景,將以現實人和現實事為原始題材。紀錄片將深刻剖析以中郝峪村為代表的齊魯大地廣大農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 講述博山農村村官帶領農民致富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鄉裡鄉親》的導演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任編輯、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專家評委王智擔任。他的老家就在博山。他在發言時主要介紹了創作團隊。他說:“這個紀錄片還是以紀實為主的紀錄片。我叫王智,是這個片子的總導演兼總攝影。導演是博山廣播電視局的副局長郭平先生。我們的劇組以年輕人為主,除了我和郭平外,都是80后和90后。這個片子還是充滿希望的。除了中文版外,我們還要做一個英文版和一個羅馬尼亞文版。”
據王智導演介紹,紀錄片的調研、策劃和前採工作歷時兩個多月,攝制組成員深入中郝峪村,同當地村民廣泛接觸,挖掘到了大量鮮活的故事。
淄博市博山區地處魯中腹地,是一座風光秀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的魅力山城。近年來,博山區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被列為省級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范區。池上鎮中郝峪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中郝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強在開機儀式前對記者說:“中郝峪村是個小村,一共112戶360口人。我們村從2005年開始搞旅游。那時候,老百姓不知道旅游是什麼東西,以后慢慢地連三歲小孩也知道旅游了。從10年前的人均收入1900多元,到2014年的28000元。我們文明方面、環境方面(有優勢)。有山、有水,地理環境很好,這是第一。第二,老百姓為人好,對待每位客人都像自家親人一樣。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把人都吸引過來了。”
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逐漸開始回歸自然,向往古人詩歌裡的鄉間田野生活,所以鄉村裡的“農家樂”也就悄然興旺起來。在節假日,大量的城市人涌向鄉村,也給廣大農民的創業和致富帶來了難得的機會。
中郝峪村所在的池上鎮黨委副書記陳建峰在開機儀式上介紹說,2015年上半年,該鎮共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000多萬元,村民直接受益1800萬元以上。其中,中郝峪村是發展較早,發展模式較為成熟的典型代表。他說:“近年來,通過不斷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豐富體驗式旅游,創新管理機制模式,總結出了中郝峪村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來中郝峪村指導工作,對中郝峪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正如陳建峰指出的,發展模式創新是中郝裕村鄉村游的一大特點。中郝峪村村委會成立了幽幽谷旅游開發公司,探索實施了“公司運作+單體承包+村民入股”的綜合性發展模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該公司總經理趙勝建在開機儀式前介紹說:“我們公司是2012年正式成立的。村黨委就是我們的董事會,全村老百姓入股成立這麼一個公司。所有老百姓也是從業人員,也是股東。到現在為止,公司年營業額達到1900多萬。”
中郝裕村質朴的民風和創新的管理模式給紀錄片《鄉裡鄉親》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王智導演在開機儀式后接受記者集體採訪時說,他希望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家鄉和父老鄉親的生活。
“我們要拍成一個關於農民的生活和文化的紀錄片。農民的事兒是最繁雜的事兒。我們要通過矛盾、沖突來揭示他們是如何往前走,走一條改革之路。我的優勢是和對方合作,攝制組長期住在這裡。包括村民,大家一起來創作這個片子。我有十個月時間拍這個片子。計劃明年四月底拍完,后期兩個月時間。”
作為紀錄片《鄉裡鄉親》的主創方之一,國際台俄東中心近年來十分注重培養較為專業的紀錄片創作隊伍,以適應多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國際傳播需求,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中國國家廣播電台俄羅斯東歐地區廣播中心副主任殷相峰介紹說:“去年,由俄東中心攝制的系列紀錄短片《尋夢中國》先后在國內50多家電視台和羅馬尼亞三家主流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並創造了很高的收視率。在國內、外各網站的播放總數超過60萬次。該紀錄片得到了羅馬尼亞總理和羅電影家協會主席的高度評價。”
據他介紹,今年,俄東中心繼續加大視頻策劃力度,努力拓展節目形式。由拍攝系列紀錄短片向更加專業化的紀錄長片邁進。同時,主動與對象地區電視和視頻網絡媒體溝通合作,擴大傳播效果。就紀錄片《鄉裡鄉親》的拍攝,殷相峰主任在儀式結束后對記者說:“這個片子一旦拍攝成功,我們會把它翻譯成多語言版本,在中東歐各國的電視台、官方的網站和視頻媒體上傳播。”
開機儀式后,剛好組織學生來中郝裕村度假的臨淄智慧樹藝術學校的曹芳老師對記者說,她非常高興紀錄片《鄉裡鄉親》能選在博山拍攝。
“我覺得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能放到這麼好的一個地方來。(紀錄片)會特別促進博山的發展。”
開播儀式結束后,村民陳煥清要趕回家裡招待游客了。當她聽說記者以后還要隨攝制組前來採訪,熱情地說:“我等著你們再來到我家採訪,下次你們再來哈。”
(來源:國際在線)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