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17公裡的霍山南麓,其歷史悠久,建筑風格奇特,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
據《平陽府志》記載,廣勝寺始建於距今1978年前的東漢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阿育王塔院。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當政時,寺院遭到兩次大規模滅佛,除舍利塔外,其余廟宇全部損毀。唐大力四年(公元769年),汾陽郡王郭子儀奏請皇上重修塔院,並取“廣大於天,此地名勝於世”之意,取名廣勝寺。后來又經歷代修葺和重建,奠定了寺院如今的格局。現今的廣勝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廟組成,除了上寺的飛虹塔和大雄寶殿為明代重新修建之外,其余主要建筑均保留著元代建筑風格。
廣勝寺舉世聞名,尤以三絕著稱。
一絕,元代壁畫。風俗神廟水神廟內,四面牆壁布滿了元泰定元年(1324年)所繪的壁畫,內容包括水府諸神場景、歷史故事和當時的社會生活情景,如祈雨圖、下棋圖、龍王行雨圖、雜劇圖、古廣勝寺上寺圖等等,包羅萬象,線條流暢而剛健,色彩渾厚,形象逼真,堪稱我國風俗、神話題材的壁畫杰作。
二絕,佛教經書。上寺的彌陀殿內兩側,排列著12隻木經櫃,裡面曾收藏著國內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世界孤本《趙城金藏》,是金代雕刻的一部木版大藏經,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宗教史具有重要的價值。
三絕,飛虹塔。飛虹塔造型別致,設計藝術高超,始建於東漢時期,后元大德七年毀於地震,明正德十年重建。全塔呈八角形,共13層,高達47米,聳入雲天。塔身由青磚砌成,層層皆有琉璃出檐,工藝精良,光彩奪目,在紅日的高照下,金碧輝煌、熠熠閃光,遠眺仿佛是一條美麗的彩虹。在過去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能建造出這樣一座聳入雲天的琉璃寶塔,是我國建塔史上一巨大成就。
(陳欣)
(來源:人民政協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