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炭疽病症狀
每年的6、7月份,是山藥炭疽病發病最嚴重的時期。山藥炭疽病也稱山藥落葉病,是農民最感頭痛的病害,在許多地方,由於沒能掌握防治時機,幾乎成為不治之症。
山藥炭疽病可侵染藤莖、葉。藤莖染病始於莖基部,初產生梭形或不定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漸向上發展,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致整株枯死。葉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慢性型病斑較大,發病較慢。急性型發病快,危害重,多在葉柄與葉片或葉柄與莖蔓交界處出現不規則的褐色病斑,而在葉面上病斑較少,數日后葉片即脫落,嚴重時幾天時間葉片掉光,造成嚴重減產。
實際上,防治山藥炭疽病是有規律可循的,首先應了解,山藥炭疽病發病溫度一般在氣溫25~30℃之間,相對濕度80%時最易發病。天氣溫暖多濕或大霧天發病尤重,偏施氮肥或種植郁蔽、通風透光不良會加重炭疽病的發生。
山藥炭疽病的發生早晚與降雨有直接關系,經過我們多年田間試驗后總結出一個防治山藥炭疽病的竅門:就是一定要掌握好6月中旬后第一場雨,在雨后及時用藥。在第一次用藥后,若持續干旱則15天左右噴第二次藥,若遇陰雨天氣,應做到5∼7天用藥一次。山藥炭疽病發病高峰期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不能等到炭疽病大發生出現嚴重落葉的時候再防治,而一定要在6月份第一場雨后噴上第一遍藥,進入7、8月份汛期,一般雨水又勤又多,應選擇在雨前用藥,雨前沒有及時噴藥的,雨后必須補噴。藥劑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杜邦克露800倍液均勻噴施。以上藥劑最好交替使用。張立寧
(來源:農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