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七·七”事變爆發78周年之際,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展陳完畢,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八·一三日記》等14件與日本侵華罪行相關的國家一級文物正式與觀眾見面。
據了解,“日本侵華罪行館”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師磯崎新設計,按時間順序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類別分為“大屠殺”、“細菌實驗”、“三光罪行”、“化學戰”等12個展覽專題,展出6000余件侵華日軍1931年到1945年侵略中國的罪行實物,反映中國軍民自“九·一八”到抗戰勝利共1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呼吁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當日上午,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工作人員拉響了館藏的侵華日軍警報器,五位曾經參與抗戰的老兵在長鳴的警報聲中緩緩推開“日本侵華罪行館”的鐵門,日本侵華罪行館正式開館。展館入口處,1800頂泛黃的侵華日軍頭盔整齊地鋪陳於白色鵝卵石上,上方寫著“1931年·日軍蜂擁”九個黑色大字,順著左側曲折、狹窄的走廊蜿蜒而上,便能到達用實物、圖片、場景展示日本侵略中國罪行的展覽室。
抗戰老兵劉景軾在“大屠殺”展覽專題前默立良久,這位戰時曾擊落日本轟炸之王奧田大佐的四川防控司令部監視隊副隊長,如今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那場史無前例的全民抗戰雖然已離去很遠,但仍有軍國主義者美化侵略、隱瞞罪惡。”在劉景軾看來,銘記歷史是為了永久的和平。
“磯崎新老師是懷著中日友好相處、永不再戰的目的來設計此館的,他希望民眾置身於入口‘九曲十八彎’的走廊時能對戰爭進行反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介紹,為了給全世界人民提供一個正視歷史、呼吁和平的交流平台,84歲高齡的磯崎新曾先后6次來到建川博物館與他商議“日本侵華罪行館”設計細節。
侵華日軍防毒面具、日軍作戰地圖、日軍轟炸上海炸彈碎片、《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人體試驗受害者名單》、荻島靜夫日記及影集……“日本侵華罪行館”所展出文物大多為侵華日軍所用實物。“我們盡可能用侵略者的侵略實物來還原歷史,自証其罪。”樊建川說。
“日本侵華罪行館”最后陳列著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雙方友好交流的影像資料。樊建川指著日本老兵岩谷保芳的照片介紹,岩谷保芳在生命最后的20多年裡,堅持每年來中國謝罪,先后6次來到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自費購買侵華日軍望遠鏡、信號旗、照片捐贈於“日本侵華罪行館”。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