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通往大西南的抗戰最前線

2015年07月07日16:07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廣東肇慶:通往大西南的抗戰最前線

  中新社肇慶7月7日電 題:廣東肇慶:通往大西南的抗戰最前線

  作者 黃耀輝 陳潔 李文華

  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廣東惠州大亞灣登陸,10月21日,日寇侵佔廣州以后長驅直入攻陷佛山市,佔領了與肇慶一江之隔的三水區,企圖繼續侵佔肇慶及廣西,打通華南與越南之間的交通運輸線,威脅戰時西南大后方,肇慶也因此成為廣東抗戰保衛大西南的最前線。

  至今,肇慶市的四會市中山公園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依然在向世人講述第四戰區第35集團軍等將士,在西江邊的四會馬房遏制日寇從西江入桂增援的抗戰史實。

  據載,該紀念碑建於1940年7月7日,由當時的四會縣政府、陸軍暫編第八師所立,紀念“七七事變”三年來,四會馬房守軍抵抗日寇入侵陣亡的全體將士。

  肇慶市史志辦介紹,1937年至1944年,肇慶頻繁受到日軍空襲,1944年9月日軍為打通西江運輸線,以十路大軍包抄肇慶的高要,攻破肇慶,以致肇慶全境淪陷。

  按照桂林行營白崇禧部署,對肇慶境內鐵道、主要公路、道路及西江、北江,實行破壞以阻塞日軍西進。據記載,西江地區時由35集團軍64軍戍衛,共6個團的兵力並配合當地民眾武裝,襲擊當面之敵,消耗敵人,隨機轉移攻勢。

  作為兩廣航線的必經地,肇慶西江羚羊峽到佛山市三水水域是嚴密的水雷封鎖線,但6年裡,肇慶市遭日寇空軍轟炸200余次,投彈3000多枚,死亡1150人,傷1822人。其中,1939年、1943年為配合桂南戰場,日軍頻繁越境而過,城區各被空襲10次。

  抗戰后初編的民國《高要縣志》記載:“二十六年七月(1937年7月),盧溝橋事起未幾,敵方侵佔粵中山縣屬之唐家灣。吾縣境內隨時有飛機來襲,第一次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1938年1月15日)投彈於南岸青灣。”

  由於首次空襲未傷人,未有引起肇慶群眾警覺。1938年5月12日,日機首次空襲肇慶城區,而此次日軍將目標對准了平民,並且悍然投下30彈,一彈落至城區城中路肇師校長梁贊燊住宅,致房屋全間炸毀,其幼女及佣婦身亡。該次空襲共造成6人被炸死,22人被炸傷。

  此后,空襲頻繁發生。1938年12月5日上午8時,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日軍機飛抵肇慶城區上空,投彈86枚,城區各處火勢蔓延,其中8枚落在肇慶中學,其科學館中彈燃燒,該次空襲中,城區一共炸死31人,炸傷105人。

  《高要縣志》記載,日軍是有選擇地進行轟炸,其投彈目標均為人群集中的學校、民社、機關以及車站、碼頭等地方,每次投彈均在30枚以上,其中肇慶中學被炸達5次之多。

  作為通往大西南的抗戰最前線,肇慶本土男兒奮勇上陣殺敵。從本地籍貫的陣亡將士資料中可查,肇慶男兒紛紛從軍於62軍、64軍、65軍、66軍、29軍等部隊,參與了淞滬、武漢、粵北、桂南等戰役。(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