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司遺產成功申遺 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即將開放

2015年07月04日17:12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中國土司遺產成功申遺 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即將開放

  中新社湘西永順7月4日電 (記者 鄧霞)4日,從德國波恩傳來消息,正在當地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個世界遺產項目。

  中國土司制度始置於元朝,至清雍正改土歸流結束,是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方式。中國現存101處與土司制度相關的遺存,主要類型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等。其中,永順老司城、唐崖土司城和海龍囤遺址,是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遺址。

  興建於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的老司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其作為高等級土司永順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具有生活、行政、祭祀、文教、手工業等功能全面的聚落構成,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

  唐崖土司城是土司職級序列中等級較低的長官司的治所,聚落規模較小、功能構成也較為簡單。但它與其他兩處高等級土司遺址的組合,展現了土司制度管理層級的完整序列。

  擇址於險峻龍岩山巔的海龍屯是貴州播州楊氏土司的軍事防御城堡,以9道關卡及5000余米城牆為主體構筑起堅固的山地軍事防御體系。其雄偉的城牆和關口遺存保存至今,是土司與中央政權間及土司之間必然存在的摩擦與平衡關系的典型物証。

  湖南民族研究專家羅維慶認為,土司遺產反映了中國土司制度歷史、土司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見証了多民族統一國家“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傳統理念。此次聯合申遺的三處土司遺址保存較為完整,既有土司職級序列中不同等級的土司的治所,又有等級最高的土司的軍事城堡,可全面反映土司制度完整的管理體系和特征。

  老司城遺址也是湖南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記者了解到,位於湖南永順縣、總投資8000多萬人民幣的老司城遺址博物館正在抓緊修建和布展,預計今年9月建成開放。該博物館建成后,將集中展示彭氏土司形成、彭氏土司文化傳衍、民俗文化和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文物保護管理等內容。(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